对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97号议案的答复
来源: 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17-05-26 11:30 累计次数: 字体:[ ]

吴劲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的议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县项目建设和政务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着力提升项目建设的硬环境方面

(一)增强港口设施开发开放能力。

一是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南通港洋口港烂沙洋北水道15万吨级航道工程,阳光岛环岛路工程、临港三期中心路、经二路工程,阳光岛管廊工程、临港一期管廊工程、洋口港管线桥管廊工程,临港二期污水收集工程。推动中交集团PPP及EPC项目,促进二期液化码头、通用栈桥、黄海二桥等首期PPP合作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抓紧开展阳光二岛支航道研究,及早启动环抱式港池建设。

二是加快港口业务合作开拓。进一步提升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和液化品码头承载和服务能力,加快推进5000吨液化品码头对外开放。立足错位发展,进一步强化与上海港的联盟合作,争做上海港的组合港,通过中转上海港等方式大力提升港口吞吐量,做强洋口港至上海金山石化漕泾港液化品航线,加快开通上海洋山港至洋口港定期航班,根据发展需求进一步开辟到上海(途经上海)的航班航线。积极发展服务海运、口岸贸易、保税物流相关的船代、货代、开证、物流组织、易货、交割交易等服务业,积极打造便利化、高效率、低成本的通关平台。

(二)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一是争取铁路规划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力协调争取通如城际纳入《长三角城际铁路网规划》,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启动实质性规划技术研究等前期工作。争取海洋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进入上海铁路局改造计划,将工程预可研究报告报送上海铁路局评审研究,争取上海路局支持立项。积极策应三洋铁路江苏境内南线建设方案研究,落实三洋铁路江苏段前期工作推进会各项要求,争取三洋铁路规划线路的细化定型。

二是促进高速公路网络尽早贯通。全力加快海启高速工程实施进度,集中力量切实解决取土坑等缺少土地指标、房屋拆迁、杆线迁移等各类矛盾困难,最大力度促进海启高速主路工程尽早全面开工;加快推进通洋高速二期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协调省、市相关部门给予支持,争取尽早启动前期实质性工作。大力推进海启高速公路洋口港互通至沿海经济开发区连接线工程,抓紧完成审批、征拆等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具备开工条件。

三是加快建立客货枢纽体系。一方面,依托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加快建设布局合理的城乡客运站体系。加快如东客运站前期手续报批进度,力争年内实现土建开工。推动岔河客运站、栟茶客运站及时落实土地指标,争取年内前期工作实现突破。加快如东通用机场前期报批工作,推动我县航空客运枢纽尽早实现突破;另一方面,依托如东境内主要交通节点、产业中心,建立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重点建设洋口港物流园区,打造具有装卸储存、中转换装、多式联运等多功能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引导我县相关企业发展铁路物流,适时扩建栟茶货运站场。在加快三洋铁路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洋口港至伊朗货运专线筹备工作,争取政策支持,促进洋口港货运站及早开展实质性准备工作。

(三)大力健全综合服务配套体系。

一是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做大做强。严格抓好《如东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实施,组织洋口港现代物流园、小洋口旅游度假(健康服务)区、如东科技中心等重点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突出主导产业,着眼产业链延伸、配套,加快项目招引和企业落户,突出龙头企业培育,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组织如东经济开发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园等高起点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招引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企业落户,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格局。

二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找准我县生产服务配套的短板和难点,加强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建设融资担保、大数据中心、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行业技术转化、运营营销、物流配套、政策法律、创业孵化等公共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众创智谷、新区科创中心、优嘉花苑商务研发中心、石材保税交易中心、永晟商务中心、天顺智慧仓储物流、江东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加快生活性服务业繁荣发展。要下大力气补齐我县生活服务配套不足的短板,切实提升我县居民生活环境,增强吸引外来人员来如创业兴业的吸引力。加快建设健康养老、休闲娱乐、体育文化、教育培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各类生活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如东雨润国际广场、小洋口健康产业园、必康医养中心、掘港古镇三号街区民宿休闲、栟茶古镇文化旅游、昌和时代广场、海豚湾儿童城、“橙天地”影视文化、汽车站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进程。

二、着力优化投资服务的软环境方面

(一)基本概况及取得的成效

1.重点推行重大项目提前介入服务。局(中心)在认真研究了当前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后,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重大项目提前介入服务暂行办法》,并经县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以会议纪要形式下发各镇区执行。积极开展重大项目联合预审工作,截止到目前已召开项目预审会9次,受理预审项目90个,提前开工项目20个,为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打好坚实基础。

2.力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是深入贯彻注册资本改革,不断简化住所登记材料。去年全县新增各类企业1465户,比上一年增长21.88%;新增注册资本(金)1128932.64万元,比上一年减少27.94%,新增个体工商户9855户,比上一年增长74.18%。二是统筹推进“两证整合”与“多证合一”。截至2017年2月底,已办理多证合一9291户,换照率32.92%,两证整合2171户。三是实施外资“审批改备案”。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后,外资企业的设立、变更平均办理时限从10个工作日缩减到3个工作日以内,需要提交的纸质材料减少60%以上,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四是试行证照联办。针对 “办照易、拿证难”的状况,我局在“一窗多能”的基础上实行“同步告知证照联办”制度。

3.坚持探索创新项目服务举措。建设工程方面积极向“关联工作同步化”的五个同步迈进。即评估同步(环评、安评、能评),设计方案审查同步(人防设计、规划设计、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同步(气象、抗震设防、消防、施工图设计审查、人防),竣工验收同步(项目竣工、申请验收、出具意见),竣工备案同步(人防验收备案、房屋建筑竣工备案)。通过实施“五个同步”,整个建设工程报批环节办理效率提升50%以上。

4.强力推进政务服务网建设。按照江苏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工作部署,审批局(中心)协助县审改办及相关业务部门及时与省市做好对接工作,编制录入我局权力清单及办事指南,收集上报政务服务一站通信息,让百姓“明白点菜、高效办事”;做好全县政务服务“一张网”和县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调查摸底工作推进会相关工作;通过县政府办下发《关于开展江苏政务服务网体验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下载使用;向省政务办提交全省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使用申请,统筹政务服务网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服务项目的过程中,有疑问、困惑和误区。

1.审批局(中心)因场地限制、个别部门人员配备等问题,极少数部门存在“三集中、三到位”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2.审批局(中心)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对接和转移还在进行中,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审批、监管信息推送反馈制度等工作制度还没有全面发挥效用。

3.少数同志思想解放和工作创新的力度不够大,窗口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镇区审批人员业务不熟悉。

(三)下一步目标和措施

我们将继续深化“项目为王”理念,以更强的定力,更实的举措,持之以恒地推进项目建设。

1.“走出去、引进来”。改革没有终点,并不是一次性改革就能解决所有管理问题,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理念。我们将“走出去”,学习成都市武侯区“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勇气;学习开封“二十二证合一”,以“减证”推动“简政”;学习受到国务院表彰推广的上海松江政务服务中心的先进理念,把上海行政审批改革的“现在进行时”和发展思路把握清楚。“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选派年轻同志赴市局挂职锻炼,引进集中审批改革、标准化建设、大厅管理等方面先进经验。

2.“沟通、配合、引导”。在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与相关部门沟通,取得相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汇聚改革合力,实现审批监管无缝对接。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各镇区的沟通。倾听各镇区对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工作;倾听各镇区的心声,对各镇区认定的重大项目,我们马上予以对接,进入提前审批程序。

3.深耕两大领域。市场准入领域全面深入开展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企业“多证合一”、“证照合一”等改革事项,进一步为市场主体“松绑”,为群众“解绊”;建设工程领域进一步探索“关联工作同步”,为实现“3550”目标压缩时间。(实现企业3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5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

4.完善四大机制。一是会商机制。为加强审批局(中心)的协调力度,审批局内部、政务服务中心范围内、县政府层面,分层级进行会商,切实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难题。二是建立专家库。聘请省级以上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库,借助“外脑”力量,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聘请法律顾问。为疑难审批办件争取更多的法律支援,对可能出现的复议、诉讼风险提前应对。四是市县联动。对上报省市审批的项目采取市县联动协调方式,提前预审,为项目落地排忧解难。

5.创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惠民新亮点。按照省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的统一部署,县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协助审改办及相关业务部门快速做好对接,综合利用该平台的相关业务功能打造纵横全覆盖、事项全口径、内容全方位、办事全渠道、服务全天候的线上线下“智慧政务大厅”,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三)绩效评估考核方面。政务服务考核已纳入年终整体目标考核,暂没有其他考核方式。


如东县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

 2017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