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来源: 如东县行政审批局 发布时间:2024-01-05 10:01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如东县行政审批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促进市场主体“活之又活”、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再简”、服务企业发展“好上加好”,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业务办理概况

市场主体领域,共办理业务36000件,同比增长16.13%。其中,新登记企业9050家,同比增长201.67%。经营许可领域,共办理业务3606件,同比增长4.9%,现场核查2000次,同比增长21.21%。投资发展领域,共办理业务1383件。其中,立项审批922件,节能评估审查3件,环评审批59件,危化品经营许可70件。建设工程领域,共办理业务324件。其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5件,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75件,建筑工程竣工备案68件。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进场交易项目294项,实现交易额162.11亿元,节约资金4.49亿元。其中:政府采购44项,交易额0.97亿元,节约额389.77万元,节约率3.87%。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促进企业开办更便捷

全力保障县委县政府“新增设立企业法人”发展计划,成立10人服务专班,编辑“企业法人”网上登记申报手册,加强镇区帮代办人员业务和系统操作培训。今年以来共新增法人单位9011家,辅导法人企业10256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0%。大力扶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持续加大宣传和解读力度,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提供个性化准入准营套餐服务,稳步推进“个转企”转型升级。开展注销“1+N”证照联办改革试点,制定《如东县市场主体注销“1+N”证照联办改革试点方案》,推出套餐办清单,推进电子数据共享互认,编制联办服务办事指南。推进市场登记全程电子化模式,升级企业登记数字化服务,实现企业开办、变更、备案、注销、歇业等业务全程电子化办理。开发电子档案查询系统,实现企业登记档案自由查。推广营业执照电子化,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范围,今年以来累计指导11000家市场主体下载运用电子营业执照。推动“集群注册”登记改革,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签订“集群注册登记服务协议”,推动我县“集群注册”登记改革规范化发展。完善市场主体登记帮代办制度,设置“企业登记帮代办”服务窗口,推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44类帮办代办事项。积极开展镇区帮代办业务培训,提供专业市场主体登记业务指导。积极落实“一件事”改革,设置“企业开办一件事专窗”,实现全流程专窗统一办理,一并完成。试点推行“危化品经营许可(不含仓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完成全省首例“危化品经营许可(不含仓储)一件事”办理,并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常态化提供开办便利店、餐饮店、药店“一件事”办理服务,其中开办药店“一件事”已实现100%网上办理。推行经营许可审批云服务,设置云端服务窗口,提供网络在线指导和沟通,有效解决业主“多次跑”、“来回跑”问题。推行小餐饮许可改备案,对符合备案条件的餐饮经营单位,免于现场核查,直接指导和帮助其从企业端进行备案。

(二)促进项目服务更精准

在全省率先开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智能辅助服务系统,通过在线开具全流程事项个性化服务清单、提供审批“前延服务”、建立材料模板库和资源共享库等举措,强化线上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申报一次性成功率,今年以来,已有11个项目通过该系统完成辅助申报。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服务,推动部门进驻,今年以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人社局、县税务局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业务进驻如东县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实现项目报批报建只进一扇门。推进环节优化,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前的质量安全措施审核,调整为施工许可核发后的事后监管,取消质量监督报建手续。梳理事项清单,对《如东县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材料清单》进一步优化,制定出台《关于修订<如东县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材料清单>的通知》。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并逐步推广到政府投资类项目。推动“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简易审批”、“桩基工程先行办理施工许可”、“施工许可一证办理”等改革举措落地生效。今年以来,已有6个项目实现“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和“电水气联合报装”一日办结,2个项目实现“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简易审批”,5个项目实现“桩基工程先行办理施工许可”,6个项目实现“施工许可一证办理”。不断完善工程建设项目代办帮办服务,建立县镇两级代办帮办“1+N”工作机制,制定出台《2023年如东县政务服务“代办帮办服务提升年”实施方案》和《2023年如东县建设工程项目代办帮办工作考评办法》。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今年以来,已组织3期全县代办帮办人员业务培训会议。组建重大项目服务专班,常态化开展项目建设上门服务。今年以来,已提供上门服务和线上“云服务”40余次,并对21个重大项目进行“回头看”,提供竣工验收备案业务指导,推动重大项目快速开工达产。

(三)促进政务服务更优化

持续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梳理“证照分离”高频事项,探索扩大告知承诺改革范围,将县级实施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提升至10项。深化“一件事”改革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7个“一件事”实现线上运行,省政务办通报办件量达11850件。动态调整如东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制定出台《如东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涉及事项共286项。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联合如东农商行积极推动“农商·苏服办”网点建设,加快组建栟茶镇、袁庄镇、岔河镇、丰利镇4个区域性行政审批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同城化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高质量办成,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力推动“互联网+监管”工作,指导监管部门开展事项认领、指南编制、数据报送及线索反馈工作,探索“互联网+监管”特色功能建设,上线如东非现场监管系统。截止目前,共认领监管事项952条,检查实施清单编制率100%,报送监管行为数据623条。

(四)促进公共资源交易更规范

持续深化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招标投标、政府采购“一网通办”,电子化率和“不见面”交易率均达100%。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截至目前共为93个项目提供远程异地评标服务。全面推广保函,鼓励使用电子保函,降低电子保函费用,截至目前共8009个投标人使用保函,保函应用率58.57%。运用阿里平台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截至目前共拍卖10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实行公共资源交易“前延服务”,做好工程项目直接发包常态化办理,并探索延伸到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中。试行桩基先行招标,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和桩基施工同步进行。落实政采助企政策,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持续清退投标保证金。通过推行“评定分离”、探索重大复杂项目市场调研、畅通异议渠道等方式,多措并举压紧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制定《产权交易业务办事指南》,启用智能辅助评标、长三角远程异地评标协调系统,常态化落实对评审专家的动态考核。开展开评标现场见证服务,实行“一标一见证”,截至目前,已完成185个标段开评标现场见证服务。

三、2024年工作谋划

(一)进一步优化便利市场准入环境

推动市场主体登记“简而再简”,拓展智能审批、电子印章、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扩大“证照联办”一件事覆盖面,满足群众多样化办事需求。建立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将现存个体工商户书式登记档案进行电子化扫描,解决档案管理难,查询难等问题。开发智能绘图软件,围绕申请人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药品经营许可等审批面临的绘制平面图难题,通过开发系统提供智能辅助绘图功能,提高绘图便利度和成功率。深化注销“1+N”证照联办改革试点工作,加大“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登记改革力度,持续做好营业执照电子化宣传和推广,强化与镇(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联动,在县镇两级服务大厅设立帮代办服务窗口,为办事群众免费提供市场主体注销“1+N套餐办”咨询、指导和帮代办服务。

(二)进一步打造高效投资建设环境

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前延”服务,依托首席审批服务咨询师团队,强化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前延审批服务至项目招引阶段,及时提供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推动更多项目了解并享受改革红利,打造如东项目建设“强磁场”。推广和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智能辅助服务系统,加强各部门审批人员和镇(区、街道)项目服务人员系统操作培训,不断提高系统使用率和知晓度。积极与省市部门对接,推动系统接入工改等审批系统,提高系统使用便利度。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扩大系统服务覆盖范围。常态化开展全县代办帮办人员业务培训,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业务培训大会,推动镇(区、街道)代办帮办人员在县级部门跟班学习,进一步提升代办帮办人员在市场主体、项目建设、民生服务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继续做好上门服务和重大项目服务专班工作,根据镇(区、街道)和业主需求,组织审批服务咨询师和业务骨干,及时开展项目上门服务和线上“云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与商务局、镇(区、街道)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第一时间掌握项目信息和报批报建推进情况,对全县重大项目采取专班服务机制,提供全流程代办帮办服务,全力保障重大项目早开工达产。

(三)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三化”

不断深化“一件事”改革,完善高频事项办事指南,优化办理流程,切实解决“多次跑”、“重复交”等突出问题。积极推动“跨省通办”工作,加强区域、部门联动,实现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落地。持续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改革,对正在实施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进行分类分层级梳理,选择“证照分离”高频事项进行评估,优化“放管服”改革措施,探索逐步扩大市场准入、投资建设等领域告知承诺改革范围。强化政银合作机制,扩大政银合作覆盖范围,扩展政银合作服务事项,为广大城乡居民及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为简便、快捷的优质服务。提升政务服务管理质效,持续优化日常督查工作,探索“五位三维一体”督查模式和“四位一体”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提高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量,将督查结果运用到政务服务考核中,推动督查机制和政务服务考核机制有机互补。

(四)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

持续优化交易领域营商环境不断健全完善制度规范,保障各类交易主体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动政府采购工作标准化建设,促进政府采购在全省范围内标准化程序化运行。推进招标投标交易担保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交易成本。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拍卖(租)程序,提升国有资产处置效益。推进使用数字人民币,拓展数字人民币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全场景应用。加快推进交易平台数字化转型应用限额以下智能化交易平台,持续拓宽限额以下智能化交易应用范围,实现平台交易范围全面覆盖。深化“循例变量”智能辅助评标应用,利用人工智能评标有效减少专家重复评审,提升评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