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为农产品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 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18-11-28 00:36 累计次数: 字体:[ ]

(全媒体记者 袁嘉翊 姜宁惠)近日,记者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我县“如东泥螺”和“栟茶竹蛏”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我县一共拥有“如东狼山鸡”“如东条斑紫菜”“如东文蛤”“如东泥螺”“栟茶竹蛏”等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位列全市第一。此外,我县还有涉农商标977件,著名商标49件,知名商标65件,驰名商标3件。

品牌效益大 叩响致富大门

“如东狼山鸡”,原产江苏如东,原名“岔河大鸡、马塘黑鸡”,因在南通狼山附近出口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的蛋肉兼用型地方品种,与太湖鹅、高邮鸭并列为江苏省三大畜禽类名种。早在1872年,狼山鸡即被引入英国,参与育成了不少国际知名鸡种,如著名大型品种奥品顿、澳洲黑等,深受英美各国的重视,并被列入英美各国家禽标准图谱,为国际标准鸡种。中国农业部2000年130号公告,将狼山鸡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名录。

2011年,“如东狼山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不仅填补了南通养殖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空白,也开启了“如东狼山鸡”地理标志证明产品实行“双商标”的运行模式,既突出了“如东狼山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核心品牌,又激发了“如东狼山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人自主创牌的积极性,实现从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变。如今,“如东狼山鸡”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11年全县共出笼狼山鸡300万羽,产值达1.55亿元,产量和销售分别比上年递增22%和30%。狼山鸡每公斤市场价比普通肉鸡高出3倍,受益农业人口8万人。

当前,我县农产品品牌已成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金钥匙”以及农民致富的“敲门砖”。除了“如东狼山鸡”外,我县还涌现出如东煤山猪、如东茧丝、如东金凤西瓜、如东草绳、如东棉纱、如东青皮冬瓜、马塘枣儿红、石屏粉丝、豫丰黄花梨、新店大米、双甸富硒大米、如东介寿堂霍香等地域特色产品。

我县不仅是农业大县,更是海洋大县,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量优质海产品,为发展地理商标奠定了独特的自然因素。当前我县盛产1000多种海鲜,其中,“如东条斑紫菜”全县养殖15万亩,拥有130家加工企业,有一体加工机组180台,二次加工生产线39条。全县每年产值10亿元,从业人员2.5万人;“如东文蛤”有“天下第一鲜”美誉,年出口量8000吨,占全国文蛤出口量的40%,目前,我县从事文蛤养殖、生产管理的人员达4万人,共有无公害贝类40万亩。

品牌总量少 竞争力薄弱

目前,尽管我县共有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但仍然存在品牌总量不多,品牌竞争力薄弱,绝大多数的农产品品牌市场知名度较低,一些知名品牌在品牌激烈竞争中还未能凸显品牌优势等现象。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负责人钱小村介绍,由于我县农产品、海产品经营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品牌意识淡薄;部分企业认为品牌效益优势不明显,品牌培育工作难,忽视品牌形象塑造和优势培育。众多具有较好品质和特色的农产品及其制品却面临品牌不亮、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的境遇。

近年来,从国家到省市的很多部门都在开展农业名牌评选,认定的农产品项目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省级绿色农产品等为数不少,都要求企业、农户对送评的产品要有自己的注册商标,我县有些企业和农户为了参评,突击对产品进行注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没有充分体现市场和消费者的选择,工作机制不完善,品牌建设难。

此外,钱小村还表示,我县农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以农户为主要单位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品牌建设主体缺乏,难以进行生产创造和新技术开发,不具备打造品牌的经济实力,产业规模限制了品牌的发展。

多措并举 加强品牌建设

为了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注册指导,扭转目前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工作进展缓慢的被动状况。县政府成立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展工作领导组,统筹协调全县地理商标注册申报、行政保护和管理实施工作,出台了《关于实施我县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与此同时,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大我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请注册力度,并出台促进措施及奖励机制。

“针对我县大多特色农产品,有品名而无品牌,产品整体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全面调研,理清工作思路,组织专人对全县农副产品商标进行摸底调研与分析。”钱小村告诉记者,同时,他们还请教我县文史工作委员会老专家,结合如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筛选出一些具有培育价值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涉农商标档案,作为培育和打造地理标志的依据。另外,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地理标志资源,为政府实施品牌战略提供参考,该局主动邀请江苏省最大的商标事务所深入我县各大协会面对面进行指导。

“由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国家商标局在审查中除了要审阅有关部门出具的书面审批文件,还要征求农业部所属的地理标志技术审查机构的意见。因此,我们积极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宣传,明确不能因为已经有机构申报就坐视不管,还要全程跟踪整个申报过程,做到上下沟通,排忧解难,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推动申报工作顺利开展。”钱小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