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要点
来源: 如东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03-01 16:02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3年,县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的目标,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在新起点上争先进位、争作贡献、创一流业绩,确保圆满完成“三农”工作各项任务,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一、端牢饭碗绷紧弦,全力做好稳产保供

1.确保粮食安全。狠抓粮食及大豆、油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生产任务的分解落实,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11.86万亩、大豆10.62万亩、油菜11.09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实施新一轮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总产保持98万吨以上。建设15个粮食、5个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

2.多元化食物供给。推进1.8万亩“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蔬菜播种面积稳定32.5万亩。以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调控指标,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规模猪场稳定160家,能繁母猪存栏4.2万头区间内,生猪存栏量40万头。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水产品总量33万吨,特色水产养殖80%以上。

3.狠抓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发展“种粮一体化”模式,加快建设优势特色种苗中心。做好狼山鸡保种工作,科学选种繁育,保持足够家系,黑羽狼山鸡存栏8000只左右、白羽存栏500只以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6.89万亩,着力推进“十百千”工程建设,规划建成“吨粮田”示范方127个。

4.稳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强农业“四新”技术推广,实施江苏现代农业(紫菜、特色水产、肉鸡、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如东推广示范基地项目。全面推广应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动部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和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全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覆盖率99%以上。积极参加全国水产实验室能力验证,争取获得全国优秀基层实验室称号。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新建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家、市级5家,新建省级“无人化”农场1家、市级8家;新建省级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3家、市级6家。推动实施农机“两大行动”工程,全县特色农机机械化率75%。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全县新增对接平台的物联网创新应用基地10家。

二、延长链条促转型,全域优化生产方式

1.推项目建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全面推进大豫镇产业强镇项目,确保通过验收。整合优势资源,引导洋口镇油坊口村、大豫镇大同村、岔河镇银河村开展“一村一品”培育,并优选一个村开展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申报,推荐曹埠镇申报部级产业强镇建设项目。从稻蔬、果蔬两个产业导向,探索成立如东县产业联盟,进一步整合产业优势,放大市场效应。持续推进优质肉鸡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推动全县肉鸡全产业链建设。规范提升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水平,支持外农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鼓励各镇(区、街道)开展针对性招商,充分发挥我县乡村特色产业优势,培育一批竞争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确保全县当年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农业重大项目29个,年度投资27.5亿元。

2.育主体强队伍,激发首创精神。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0家、县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5家,探索建设规模合作社1家。注重典型案例的挖掘,向省市推荐一批经营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农业经营主体案例。积极创建全国合作社规范化示范县,扎实推进合作社高质量建设。认真做好新型合作农场复核及认定工作,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的培育工作,推动有条件的村(居)建立新型合作农场。进一步规范新型合作农场的经营管理,引导新型合作农场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培育高素质农民1000人,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300人,确保每个基层农技人员在2年内都能接受一次学习培训。

3.优服务畅渠道,强化品牌效应。持续培育如东本地农产品品牌,发布如东农产品品牌目录,加大如东大米、蘘荷、紫菜、竹蛏、狼山鸡、三黄鸡等名特优农产品的培育力度。做好品牌宣传工作,扩大我县农业品牌影响力。组织好品尝会、品鉴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推介,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举办县级农业招商引资活动及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全年农业电子商务网络销售额5亿元。持续扩大“苏韵乡情”品牌影响力,组织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申报省级星级企业、创意农园,配合省市做好“苏韵乡情”相关推介活动。

三、防灾减灾降风险,全程保障生产安全

1.做好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的联系,制订农业灾害应急预案,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灾害性天气变化及预警信息。组织农技人员提前分析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化灾情调度;加强对农民防灾减灾、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2.持续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加强重大病虫害的动态监测,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强化基础免疫,重点组织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疫、消毒灭源及补免三大集中防疫行动。加快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全面推进重大动物疫病“先打后补”工作。积极开展规模场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工作,争取1家规模场申报成功创建。强化疫情排查,制定全县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计划。强化监管防控,开展“疫苗标识管理提升年”活动,降低疫病传播扩散风险。强化人兽共患病防控,着力推进牛羊布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规程推进检疫工作有序开展,不断提升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水平。

3.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强鳗鱼苗作业区域执法检查工作,严肃查处跨区作业行为,严厉打击未持鳗苗专项捕捞许可开展捕捞的违法行为。严格落实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做好休渔期间渔船管理。持续开展“三类船舶”整治。对渔船登临执法检查,计划检查渔船1200艘次。对全县在册渔船基本情况核查,分类建册,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做好海上搜救中心应急值班值守,确保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在状态。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告知,持续推进“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专项整治行动。畜禽规模养殖场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占比35%以上,其中家禽规模养殖场实施占比60%。全年开展县级定量检测1600批次,各类速测7.62万批次。有序推进精深加工产品和绿色生资的认证工作,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力争达到73%。

4.强化执法检查。不断加大出海渔船执法检查力度,始终保持“三无”船舶严打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浮子筏、敞口舢板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开展农机送检下乡活动,加强农机源头管理,加强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和执法检查,严格执行农机安全“灰黑名单”制度,推广应用农机网格化监管平台,确保农机安全全年无亡人事故。深化“瘦肉精”专项整治,继续开展禽蛋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开展兽药经营市场清理行动,规范兽药经营秩序。全面启用智慧动监信息系统,加强动物检疫规范化、病死动物处理无害化、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四、全面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动态监测。做好动态监测工作,每季度对未纳入低收入人口的原农村建档立卡户进行动态监测,坚决防止出现年收入低于7000元的现象。

2.持续优化帮促政策体系。原建档立卡低收入户继续享有原有的帮扶政策,确保过渡期政策不断档。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继续落实健康帮促行动,继续将原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继续推进教育帮促行动,持续关注原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住房饮水安全问题;建立分层分类的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大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帮助已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稳定就业,筑牢返贫致贫防线。

3.继续推进两个信息系统的维护更新工作。正常维护“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门户”、“阳光惠民监管平台”。继续将原建档立卡户更新录入系统,按照“谁发放、谁录入、谁监管”的要求,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录入29条扶贫济困资金线、47条涉农资金线数据信息。

4.持续做好省、市、县级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实施工作。巩固好前期南通市扶持经济薄弱村物业项目111个、省级17个、县级20个,提高现有物业资产利用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

五、示范引领强宣传,全力提升乡村建设

1.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指导督促各镇(区、街道)编制“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实事求是、自下而上、合理科学确定目标任务和推进节奏。适时组织召开月度联席会、季度推进会,建立季度红黑榜制,曝光问题,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2.持续分类推进问题厕所整改。全县农村厕所改造提升15482座,在25个村整村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厕所革命有效衔接,农村户厕粪污接管处理率提高5个百分点。

3.持续培育24个市级和31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市级村项目12月底前全部完工。县级村项目3月底前全部开工,12月底前全部完工。落实月度督查、季度推进工作机制,定期通报各镇(区、街道)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进展情况。

4.推进政府为民办实事实施项目,建设(硬质化)自然村组道路100公里以上。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自然村(组)道路硬化”工程三年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通过开展“自然村(组)道路硬化”工程三年专项行动,进一步健全全县农村道路交通体系,建立健全县镇两级自然村(组)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机制。

5.扩大农村公共空间治理试点范围,进一步放大示范效应。在全县再选定25个村进行试点。持续打造单项课题,形成以点带面示范效应。加快探索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叠加效应”,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统筹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6.提升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制定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加大秸秆机械化离田和犁耕深翻还田力度。实施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全县计划实施秸秆离田8万亩,秸秆犁耕深翻全量还田15万亩;引进高性能智能农业机械、秸秆收贮点的建设、秸秆多形式利用主体的培育,确保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98%以上。

六、提质增效稳改革,全体系激发乡村活力

1.多措并举推进农民增收工作,努力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全面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着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充分挖掘农村潜力,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激活农村沉睡资源,着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各项政策落地,着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力争我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在全市有所提升。

2.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完成省级宅基地线上审批试点任务。根据试点实施方案,组织农村宅基地线上审批系统中标单位在掘港街道进行试点,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探索一套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为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打下坚实基础。

3.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管理,完善土地矛盾纠纷依法仲裁机制。贯彻落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做好农村承包地政策指导。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环境,依法支持、引导、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强土地矛盾纠纷调处仲裁管理,更新仲裁理念,创新办案方式,提高办案效率,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4.加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力度。加大对村集体“三资”管理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力度。组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村民委员会财务评账活动,通过互评互学,不断提升“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组织“村集体资产资源违规租赁发包专项整治工作”回头看,督促各镇(区、街道)做好问题的整改到位,建立资产资源台账,做到资产资源交易应进必进,集中交易、集中监管,统一规范管理。

5.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考核力度,按季度分组公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排名,编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因村制宜,创新经营模式,拓展增收空间,到年底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65万元以上,村集体自主经营性收入按高、中、低收入组增幅分别达6%、8%、10%。

6.全面提高村级组织推广运用“清单制”水平。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应急管理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卫健委等19个部门,按照《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行“清单制”和三个“一张图”的工作通知》(东委农办〔2022〕9号)要求,今年继续巩固推进82%的村推广运用“清单制”,力争推广运用率达100%。

七、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

1.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加强调查研究,推动县级各部门、各镇(区、街道)将《如东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落到实处。发挥好县委农办考核督查、协调推动作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力争考核名次保住全省前40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开展中央、省市县委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督查,拍摄制作乡村振兴宣传片,召开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培养力度,提高“三农”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

2.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以中心组学习、支部活动、党员冬训等各种平台,开展多形式、分层面、全覆盖的宣讲活动,学深、悟透二十大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强化意识形态与新闻舆论管理。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志愿实践活动,举办“农民丰收节”如东系列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倡廉,创建人民满意机关。持续开展“双聚双高”作风效能巩固深化年活动,加强一线问策,加大问责力度。切实加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升公正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强化全系统党员干部制度的执行力和保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