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235070/2022-00066 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通知
发布机构: 如东县农业农村局 文号: 东农〔2022〕52号
成文日期: 2022-04-07 发布日期: 2022-04-07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如东县2022年农机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如东县2022年农机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 如东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04-13 14:45 累计次数: 字体:[ ]

各镇(区、街道)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全县农机化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广大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指向,以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行动和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补齐短板,为农业稳产保供提供基础性保障,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装备支撑。为切实做好2022年全县农机化工作,我局制定了《2022年如东县农机化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如东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4月7日

                             2022年如东县农机化工作要点

一、主要目标

1.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

2.设施农业、果菜茶、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65%以上;

3.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97.5%以上;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75%以上,生态犁耕深翻面积10万亩以上,秸秆全量离田面积6万亩以上;

4.创建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整体推进县;

5.培育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6个以上,其中,省级2个,市县级4个以上;

6.探索实施省级新型智能”无人化”农场试验改革任务,“培育建设省、市级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3个,培育建设省、市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以上;

7.探索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网络化管理模式,确保全年农机安全无事故;

8.加强区域农机维修能力建设,实施相关农机具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召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相关新装备、新技术现场演示会;

      9.开展农机购置补贴、质量投诉、技术培训、志愿服务、宣传报道等工作。

二、重点工作措施

1.开展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巩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对照《江苏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评价办法(试行)》,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创建方案,在农机装备补短板、“宜机化”设施改造、“无人化”农场建设、机艺融合示范、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培育典型,形成我县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的技术模式,全面开展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

2.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按照“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要求,组织开展“四分”研究。重点做好设施农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果菜茶和农产品初加工等特色主导产业薄弱环节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着力在劳动用工多、产品附加值高、生产需求迫切的环节,重点约束性指标环节农机化技术和装备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应用,在部分特色产业关键生产环节解决“无机可用”的问题,扎实拓展农机化全产业链。

3.高效精准,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政策实施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和农机购机者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农业农村部门指导监督责任,保证惠农补贴政策平稳有序精准实施。强化信息化举措,完善优化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补贴政策及相关信息;健全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和基层内部控制机制,做好违规查处工作;强化宣传引导,引导推广智能、绿色、高效农机装备,促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高效安全实施补贴政策。

4.提升质量,科学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印发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明确工作目标要求,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综合利用能力和机具作业质量。严格规范实施补助政策,协调落实作业补助资金,争取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认真总结近年来犁耕深翻还田经验,加大奖补力度,整村整镇推广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试点。探索引进智能监测装备,开展秸秆还田技术监测评估。

5.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认真贯彻落实部省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的有关要求,强化标准宣贯、技术指导,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提高机收作业质量。落实“三夏”“三秋”机械化生产和农机跨区作业各项工作措施,完善机械化生产和农机跨区作业应急处置工作方案。优化规划布局,落实建设主体,建设一批省市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6.统筹协调,抓好农业机械化统计和监测。重点围绕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和特色农业机械化5项测评指标,加强对农机化统计测评工作指导,充分发挥统计数据对农机化发展的监测评价、决策参考作用。探索全面统计、区域评价、定向监测相结合的农机化发展动态监测体系。做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特色农业机械化率”指标的监测、调度和评估,有序推进绩效管理和考核考评工作。

7.绿色低碳,扩大智能化信息化农机装备示范应用。围绕农机化“两大行动”和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需求,贯彻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加强农机化前、中、后端,生产、推广使用、再制造各环节向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打造一批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果桑、特粮特经作物生产、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争创一批江苏省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园区)。开展粮食烘干中心能源绿色化改造,提高绿色能源占比。稳定推进智能农机装备发展,促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

8.加强监管,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试点完善农机安全网络化监管体系,把安全生产责任压紧压实到相关人员,积极开展、参与局牵头的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相关工作。持续宣讲新《安全生产法》,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案例警示教育,进一步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全力打赢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战,按照“两个不放松”和“务必整出成效”总要求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原则,重点抓好秸秆综合利用、粮食烘干、农机维修、报废回收、农机培训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出台一批长效管理制度,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农机源头管理和“铁牛卫士”执法行动,不断提高农机“三率”水平。

9.提升能力,强化农机新技术培训教育。围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需要,坚持“人才优先、人才强机”的基本原则。围绕提升农机管理能力,加强农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农机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轮训;围绕提升公益服务能力,加强镇级农机维修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围绕提升作业服务能力,加强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机技能人才队伍。围绕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群众安全意识,不违规操作农机具,引导农机手按要求进行农机年检、参保、报废;围绕提升农机信息化融合度,全面推广智能农机、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农机信息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