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塘镇农业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马塘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及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跨越赶超当先锋”目标要求,围绕“打造农业强镇”发展任务,拼状态、比实绩,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四个马塘”建设。
一、2023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村集体经济提升成效显著
明确目标责任。制定镇专项考核办法,先后召开集体经济提升座谈会、农村工作会议暨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推进会,明确各村“十四五”期间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以“334”的梯队全部进入中收入组,实现高收入组零突破。坚持顶格推进。围绕“经营性收入突破2000万元、自主经营性收入突破771万元、6个村进入中收入组”逐村研判、会商、推进,征收土地管理服务费是223.32万元,7个省县级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竣工验收,2023年完成村集体经营收入2095.06万元,同比去年完成122.17%,其中自主经营性收入939.26万元,同比去年完成234.43%,11个村进入中收入组,1个村经营收入超200万元,9个村经营收入超100万元,自主经营性收入增幅和增量均创下历史新高。
(二)乡村振兴典型培育有序实施
压茬跟进强指导。充分发挥镇领导小组的统筹推进作用,建立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定期召开镇乡村振兴工作例会,成功培育2个市级先进村(许楼村、潮北村)、2个县级先进村(马东村、马西村)。对标先进优培育。立足工作重点,瞄准工作亮点,拍摄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宣传片。因地制宜、主动谋划,开展乡村振兴现场教学及专题学习交流活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力不断提升。
(三)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户厕改造推进有序。许楼村获评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改厕成果在县级现场会作专题经验交流,沙庄村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工程实施改厕701户,顺利通过市县验收。“争先守擂”营造氛围。收集外运生活垃圾1.9万吨,全面排查清理其他各类垃圾1000余吨,垃圾两分类入户收集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成率均达100%。建立镇级“百千工程”培育梯队,开展“人居环境 争先守擂”系列活动,组织人居环境现场会3次,镇人居办交办6批共计199条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每季度组织“红黑榜”考核,18个村(社区)全面推广运用“积分制”,发布镇村两级村庄清洁日活动114场次,相关经验做法被新华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广报道25次。
(四)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成果显现
试点先行。试点村许楼村、七里镇村完成公共空间治理及单项课题治理任务,沙庄村持续做好公共空间治理成效管护工作,镇级获得全县公共空间治理先进单位,许楼村获一等奖,七里镇村获三等奖。全面推进。完成17个村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利用面积征收930.01亩,签订合同713份,入账金额29.79万元,完成率100%。完成18个村(社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专项整治工作,形成专项整治报告,进一步规范“三资”合同和资金使用。
(五)农业招商及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项目建设蹄疾步稳。致力打造沿苴东线农业产业带,举办农业专题招商推介会,成功招引4个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总投资12096.86万元。如东福海速冻果蔬精深加工项目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暨“百千工程”推进会上作为观摩点位展示。阵地建设如火如荼。建成全县首家且唯一一家乡镇五星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站,新增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新建2个市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1家市级“无人化”农场,认定市级绿色蔬菜产业基地3家(新沅、华平、喻亮),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
(六)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到位
加强隐患排查整改。按照道路交通安全三年专项行动的“集中整治阶段”要求,全面排查事故多发路段尤其是临水路段,按照“一路一案、一点一策”的原则提出整治建议,明确整改期限,已销号500多处隐患点,安装减速带3000多米,波形护栏2600多米,路面维修约4000平方米,县交办的X354段路口、8个宽路窄桥全部整改完成。强化“一村一交通辅警”建设,建成马西村交通安全宣传示范村和马东村、七里镇村交通安全劝导站,张贴交通安全公益宣传标语108条,深入企业单位、村居农户、建筑工地、中小学校等开展点对点的警示教育活动11场次。点亮乡村惠民工程。打造16.97公里新老镇域循环线路,164公里交通农路草皮铺设覆盖率达到60%,计划用三年时间投入890万元实现全镇4.5米以上125.48公里农路全面亮化,今年12公里的县道马丰线、51.11公里的乡村道亮化已完成。
(七)路桥改造新建工程进展顺利
完善交通内部体系。完成9.2公里农路提档升级和大中修,实施白改黑1.9公里(沙徐线),潮桥人行桥顺利通车,9.6公里自然村组道路硬质化和13.17公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路竣工验收,228国道马塘段工程三改设计方案基本形成。重建跃进二桥、王元二桥、惠民桥,对91座交通农桥病害进行个性化维修,其余220座桥梁针对现状、维修措施进行逐一勘察,明确各村农桥养护责任单,形成管护修复常态机制。联动部门综合整治。组建镇村两级农路巡查管理队伍,坚持日常巡查、月度检查、季度考评相结合,着重对路肩路面乱堆乱放、种植、农桥空间杂物堆放等疑难问题边查边改、立查立改,累计销号6000多点位,参与人次近1万,路域环境问题实现动态“清零”,“路长制”工作跃升全县前列、全市一等次。
(八)高标准农田建设按期完工
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长路村高标准农田提档升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建设规模7600亩,总投资2330万元,实施土地平整约4000亩,通过废沟塘填埋、拆旧拆废等农田整治工程,新增耕地约350亩,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建成1个千亩示范方和9个百亩示范方。新建机耕路15.017公里,灌溉农渠24.491公里,生态排水沟3.679公里,拆除废旧棚舍26处,实施田间坟茔迁移1048口,绿化栽植红叶石楠球810株,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机械化程度,预计每亩耕地增产5%。高要求推进排查整改。严格落实省市县“双百日行动”要求,制定镇“双百日行动”工作方案,建立领导小组,针对2019年以来的己建、在建、待建的国家高标准农田项目,特别是正在实施未竣工验收的在建项目,进行工程质量滚动排查整治,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到位,做到即知即改。
(九)“三农”各项工作彰显合力
构建高质量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完成县粮食和油料生产目标任务,蔬菜生产保供面积2万余亩。校核完成102处土壤普查点,建成基层气象信息传播与监测网。完成各项惠农补贴发放,推广水稻良种9.6万公斤、小麦良种30万公斤、蚕种553张。户用沼气安全隐患排查处置691户。完成造林面积228.45亩、森林抚育466.72亩、四旁植树2.1万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处(亚苏)。举办2场种植业生产技术培训班,累计参与220人次。打造现代化机械化农业产业模式。抓实农机安全监管,检审各类农业机械352台,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67份,26个隐患点全部闭环整改到位,全年农机安全生产无事故。创新农灌管理工作,推行灌区独立核算、考核奖赔,推广精确灌溉,拆建车口2座,硬质渠道近10公里,全镇水费成本处于全县较低水平。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办理购置补贴263台套,补贴额461.52万元,占全县补贴总额的12.39%。推进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导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夏季秸秆还田面积近6.5万亩,全年生态型犁耕深翻面积近1.2万亩。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平稳运行。收缴一事一议资金172.83万元、农业种植业政策性保险190.97万元,水稻和小麦投保覆盖率达98%。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完成集体资产出租和土地流转、渔池承包等项目190个,交易总额2454.47万元。完成各村土地承包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分析原因、及时解答、调处到位。提前淘汰国三及以下标准柴油货车。以“镇责任领导+协同镇干+村支书+具体负责同志”的模式,形成“一车一策”处置方案,合力攻坚,克难奋进,完成137辆,完成量100%,淘汰完成量全县第二。
二、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4年,农业办将深刻对照“高点定位谋跨越争一流,发挥优势强实力创特色”要求,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即锚定“三农”领域各项重点突破性工作走在全县前列、各项关键指标增速稳定在全县上游水平的定位,坚持久久为功,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径,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推进“百千工程”落地落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马塘。
(一)突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彰显产业美
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建立高标准水稻和小麦主推品种连片示范基地,开展千亩“南通市高产竞赛方建设”,建立10亩以上商业化育秧基地10个,通过示范引领加强良种技术推广,着力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农机安全制度落实,提升农机三率水平,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申报1家市级“无人化”农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2023年长路村高标准农田提档升级项目省、市验收。做好2025年高标准农田提档升级项目规划。做强产业发展平台。做好福海速冻、国耕农牧、沐园春等项目的跟踪服务。依托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培育1个亿元农业项目。继续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培优树强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打造沿苴东线农业产业带。培育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继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百亩家庭农场争取达155家。依托“如意东方”区域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在大米、面粉、特色小食品、果蔬、菌菇、禽蛋的品牌上下功夫,加大原产地地理标志的建设力度。片区共建、抱团发展,新建2个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各村经营性收入超过70万元,自主经营性收入年增幅达10%以上,中收入组行列村(社区)占比达70%以上。
(二)突出乡村建设高标准实施,彰显生态美
高标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潮北村户厕改造提升整村推进580户,确保无害化户厕覆盖率达90%以上。做好许楼村、沙庄村已改户厕管护工作,写好农村改厕“后半篇文章”。系统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在如泰运河沿线开展农田退水净化试点工程,控制面积不少于1000亩。进一步控源截污,全镇实施农田秸秆生态型梨耕深翻项目8000亩,监测点周边全年累计实施秸秆全量离田1000亩。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范18个村级垃圾中转房,全面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入户收运模式,确保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优化95家农业两废回收网点建设,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率达96%以上。
(三)突出乡村环境高品质打造,彰显环境美
大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深化“人居环境 争先守擂”系列活动,部门联动开展“四清一治一改”,强化“红黑榜”作用发挥,不断提升每月17日“和美晓塘 同治共享”村庄清洁日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围绕“一镇一循环,一村一特色”,沿“老334线—潮桥线—亚丰线(同心横路)—蔡徐线”打造6.2公里镇域美丽农村路和循环路线,164公里交通农路草皮铺设覆盖率达70%。继续实施53.82公里的4.5米以上农路亮化工程,以农路绿化、亮化、美化、产业化、休闲化等方式,让村民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到处看景。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管护。紧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巩固提升三年专项行动“重点攻坚阶段”要求,针对临水危险路段和路桥病害养护加大攻坚力度,完善整治措施,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提档升级农路3.8公里,大中修乡村道4.83公里,实施白改黑1.51公里,跃进二桥、王元二桥、惠民桥验收通车,拆除新建高渡桥,实施第二批自然村组道路硬化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路,有序推进228国道马塘段沿线村“三改”等工程。依托“智慧农路”扎实推进农路管养体制改革,“路长制”工作向集镇、村组道路全面铺开。
(四)突出乡风文明高效能治理,彰显人文美
发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举办乡村振兴研学培训班,开展不少于3场次专题学习培训。通过行政主推、党员带头、人大监督、协商议事等,全面推行“积分制”,覆盖农户5000户以上,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性。推动建设人才下乡。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育工作,通过“田间学校”“基地实训”“院校培训”等形式给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引导爱乡村、懂农民、熟悉当地情况的“专家”能人为乡村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大力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打造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先进村占比达60%。每季度开展“星级清洁文明户”评选,坚持标准上“求高不求低”,程序上“求严不求松”,数量上“求精不求滥”。
(五)突出乡村设施高水平管护,彰显常态美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创新思路、精准施策,做好许楼村、七里镇村、沙庄村公共空间治理成果长效管护,实施马北村、潮南村公共空间治理试点村建设。将农村人居环境管护作为公共服务产品,探索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优化公共区域保洁服务模式。开展技能培训,增强专业素质,将考核结果和保洁员个人绩效挂钩。实行“日自查、周巡查、季考核、年汇评”,发现问题当场指出、现场交办、限时整改、定期复查,减少突击费用支出,提高村庄清洁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