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如东生态环境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谋划
来源: 南通市如东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0-01-10 17:11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2019年工作总结

1.聚焦重点、克难攻坚,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针对如东水环境“短板”,会同县攻坚办制定了《如东县“清水绿岸”提质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各镇区、各部门职责,不断强化跟踪、推进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目前已完成15个产业结构调整项目,6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积极作为,不断加大工业企业监管力度,通过“双随机”抽查、夜晚、节假日突击检查和交叉检查加大检查频次,严查严管如泰运河等重点河流沿岸的排污企业,累计查处涉水污染处罚案件21件。切实强化沿河应急管控,按照“10+3”必接要求,对沿线餐饮、洗车、旅馆等“六小行业”实施隔油、沉淀、净化等截污预处理措施后接入污水管网,条件不成熟的建设临时污水收集装置,常态化收集外运。进一步加大水环境治理技术支撑,先后与南京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对我县地表水水质总磷偏高的现状开展研究分析;持续强化“三河两区一河长”的水质监测,在如泰运河、栟茶运河、掘苴河设置了30个点位加密监测,会同河长办对河长制28条一、二级河流130个断面做好监测工作,全年累计完成监测3432次,获得监测数据10296个,为科学治水、精准治水提供了数据支撑。

2.聚焦热点、标本兼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狠抓重点、抢抓关键,切实抓紧抓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化工园区VOCs治理,强化过程管理,共计完成90家企业30多万个点位的废气泄漏检测与修复,精准制定“一企一策”,完成60多家企业在线监控装置安装,50余家化工企业纳入化工园区环保监控管理平台。先后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3台、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15台、锅炉煤改天然气1台、工业炉窑煤改天然气2台,8家单位安装了餐饮油烟净化设施;推进重点企业VOCs治理工作,大力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321家企业列入管控清单。夏秋季臭氧管控期间,组织企业强制减排18家、臭氧应急管控32家;严格落实森旅节、进博会、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动保障,启动或参照预警管控约101天。

3.聚焦难点、持续发力,深入推动净土保卫战。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2019年度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并发布实施;深入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先后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及遗留地块的土壤详查信息采集285家;动态更新疑似污染地块名录三个,督促企业主体完成了调查评估;有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目前所有示范项目都已建成投运;切实强化固体废物管理,先后开展了固废危废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等7项专项工作,截止12月底,全县419家企业实现了危废网上申报和转移网上备案,高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的危废减库存指标任务。

4.聚焦规范、积极作为,持续强化执法威慑力。

2019年,根据省厅要求全面推行移动执法,行政执法仪全程记录,执法结果实时上传,执法过程全部透明,有效提高环境执法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1-12月,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8865人次,现场检查排污单位3424家次,组织夜查、节假日突击检查67组次370人次。通过媒体曝光、强制断电、征收差别化水价、银行限贷等措施形成了环境失信企业多渠道惩戒机制。环境监管网格化日趋完善,目前各镇区均已成立环保网格办,共聘请镇级环保网格员105名,全县256个村(居)共设立网格1496个,配备专职网格员70名,兼职网格员3798名,基本实现了“管理到边、责任到人”的目标和“源头解决、快速处置”的效果。始终把环境信访看作生态环境工作“晴雨表”、“风向标”、“试金石”,先后多轮开展县级领导带案下访和环保局长大接访活动,通过环保网格、厂群协调、约谈企业法人等方式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矛盾。

5.聚焦隐患、防微杜渐,牢牢架起安全高压线。

始终以强化环境应急管理和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为抓手,全面提升风险防控、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加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累计完成企业法定备案156家。高度重视突发环境事件,积极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确保了我县的环境安全稳定。今年“3·21”响水爆炸事故后,居安思危、举一反三,全面开展了环境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抽调精干力量组织了八个检查组,两个监测组,并聘请相关专家对全县近百家化工企业环境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查出的环境问题当场开出交办单,落实了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并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6.聚焦管理、夯实基础,稳步提升环境支撑力。

严格排污许可证审核,对企业填报内容层层把关,分行业、分阶段梳理形成所有固定污染源清单,截至目前,已有166家企业成功领取排污许可证,率先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深入推进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先后摸查了解工业源2453个、农业源1376个、生活源929个,已全面完成数据汇总审核、总结报告。不断加大监控、监测能力建设,累计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5座、大气自动监测站2台、废水在线监控装置152套,废气在线监控装置140套,视频在线监控系统120套,全年获取监控数据达160万个。全面加强环境监测,全年共分析样品8000多个,获各类监测数据约29000个,编制各类监测报告400多份、报表800多份,完成各类综合分析报告200多份,为环境管理及领导决策做好技术保障。进一步强化环保宣传教育,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公众看环保活动4次、开展企业环保法律法规培训6次、88家企业投保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346家企业签订了环保信用承诺。

二、2020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目标

1.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水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国考东安闸桥西断面水质“保四争三”;大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全市领先水平;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大幅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2.环境执法规范。全面贯彻落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生态环境执法的“543”工作法要求,严格执行现场检查“八步法”工作程序,严格按照移动执法二期系统要求进行现场执法检查,进一步突出重点环节、强化过程监管、及时跟踪复查,有效提高环境执法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

3.环境问题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审计、省环保督察、省市人大审议通过的2019-2020年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和各级巡视巡察反馈意见等上级交办问题按序时整改到位、完成销号;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行业性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力争全县环境信访总量和越级信访量进一步“双下降”。

4.环境专项整治。结合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围绕重点行业和重点流域,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河流水质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推进化工企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坚持铁腕治污、精准治污,推动企业规范发展、集约发展和绿色发展。

5.环境风险防控。严格源头管控和监督管理,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建设,构建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应急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环境应急物资保障措施,提高应对能力,妥善处置环境风险隐患,全年无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件和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6.环境生态创建。以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各项建设指标为目标,做好相关创建工作,以绿色机关、绿色工厂、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为抓手,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做好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村创建工作,力争2020年全面完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村创建任务。

(二)重点工作

1.进一步加大环境质量提升力度。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要求,坚决打赢碧水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水绿岸”提质行动,围绕城市和农村两大战场,坚持“减排、扩容”两手发力,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坚决打赢基础设施建设、黑臭河道整治、工业污染防治、面源污染治理四大攻坚战,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以重点行业为管控对象,PM2.5为主要因子,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加强工业废气防治、深化扬尘污染控制、严控餐饮油烟污染。扎实推进净土持久战,围绕“摸清底数,预防污染,严控风险,扩大修复”的总体思路,以固体废物控增量、减存量为重点,着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确保农产品土壤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进一步严格危险废物管理、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对涉重企业周边每年开展1次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深入开展土壤治理与修复,到2020年,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2.进一步加大环境问题整改的力度。

高标准落实上级交办问题整改。对中央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省市人大交办、长江经济带审计、国家海洋督察、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巡视交办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落实领导包案办理和整改销号制度,强化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层层压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坚决防止“死灰复燃”。

3.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

持续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不断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加密突击检查、交叉检查、专项执法、联合执法频次,并通过移动执法大练兵、“散乱污”企业大整治等行动,着力提升执法质量效能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做细、做实、做密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确保在村(居)一级落地生根,不断提升基层网格软硬件能力,真正形成三级监管网络响应机制,打好环境监管全民战。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行政检察衔接机制,综合运用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拘留、刑事打击等手段从重从快惩处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提升预警监测能力,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机制,调整优化控制断面设置,实现重点区域、重要部位监测点位全覆盖。

4.进一步加大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力度。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指示精神,深刻汲取“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教训,严格落实省厅、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重大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部署要求,在全县深入开展为期一年的危险废物处置专项整治行动,以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危废固废全过程、全周期环境监管水平。严防、严管、严打危废固废非法转移、倾倒、填埋等违法行为,全面提升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持续深化全县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成果,倒排整改时限,倒逼责任落地,推进问题清单闭环。推进环境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强化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监控和应急响应系统建设,强化环境应急培训,建设应急物资装备库,提升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健全环境风险防范长效工作机制,牢筑我县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5.进一步加大生态创建推进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的决策部署,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创建指标,引导镇村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创建,全面完成镇、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创建任务,鼓励每个镇、村至少打造一个亮点工程。把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作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的有力抓手,尽早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工作措施,推动国家级创建工作早日开展。强化指标控制,以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各项建设指标为目标,优化空间格局,发展循环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城乡环境整治,提升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防范环境风险,改善人居环境,普及绿色观念,创建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工厂、绿色社区,为生态文明创建打好基础,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6.进一步加大环境能力建设的力度。

不断提升全局人员环境监管能力。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知识竞赛、现场比武、实战练兵,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不断提升自动化监控能力。继续推进智慧环保工程建设,强化在线监控、视频监控、水气自动监控、用电监控等科技手段对污染源管理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加大海洋监测、应急监测和自动监测能力建设,早日建成12个乡镇空气自动站,进一步完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监测数据的实效,确保环境质量说得准、说得清、说得明;着力打造“智慧园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系统”。通过在线视频监控、危险工艺DCS控制、企业尾水“一企一管”排放泵阀联动,实现对企业从“生产”到“三废”再到“风险防范”信息化管理的“天网”;不断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治污减排能力。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PPP项目建设,新建污水收集管网160公里,完成新店、丰利、曹埠三个镇污水厂建设和河口、袁庄、岔河三个镇污水厂提标改造,建成村庄污水处理设施不少于100座,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和行政村村部所在自然村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继续推进涂装、家具等行业VOC整治,积极推动危废刚性填埋场等项目迅速形成处置能力,缓解我县危废处置能力不足难题。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包干负责”的责任体制,形成一把手总体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各司其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模式。

2.加大资金投入。通过以专项环保资金为主导,引导社会投入,企业、镇区自筹等多种资金渠道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弥补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短板。将筹集的环保资金投入到环保队伍、自动化监控、监测能力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充分发挥资金保障作用。

3.强化宣传教育。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继续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堂、企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和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级媒体开展新闻宣传,进一步加大对正反典型宣传曝光力度,做到生态环境宣传报纸常有文,广播常有声、电视常有影、网络常有形,推动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加强舆论管控,将少数利用媒体炒作环境事件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4.强化考核奖惩。继续把污染防治攻坚和“清水绿岸”提质行动纳入县委、县政府对镇区和重点部门年度整体目标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加强系统内部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对各项工作按规定进行检查评比,将考核结果与部门和个人评先评优、奖金发放、提拔任用直接挂钩。

5.强化问责问效。定期对布置工作进行检查回访,注重工作实绩效果,对工作落实不及时、效果不明显、问题整改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依纪依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