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如东生态环境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度工作计划
来源: 南通市如东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3-01-16 10:38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如东生态环境局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如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县PM2.5年均浓度为2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5%,在全市10个县区水平排名第四;优良率为85.2%,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全市10个县区市排名第二。17个市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已达到100%,同比提升17.6个百分点,取得了断面考核以来的最好成绩。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年初,为全面策应“水质达标决战年”“营商环境优化年”“作风效能优化年”各项要求,如东生态环境局排定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执法监管效能”“提升生态保护水平”等五大方面十六项重点工程。年中,牵头组织开展了“生态环境六大专项行动”(县级工业园区规划环评、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整治专项行动、优质企业环保“健康体检”专项行动、关闭化工企业遗留固废清理、浆纱企业废水整治专项行动、生态管控区域问题整治专项行动),目前正在扎实推进中。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动能逐步彰显。一是注重规划引领。通过整体打包、统一推进的方式促进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目前第一批推进规划环评编制的园区均已启动开发建设规划编制。二是突出绿色导向。开展重点行业绿色发展专项治理,在8个行业基础上新增4个如东特色行业,增加了能耗综合考量,对度电应税销售进行了明确。三是主动服务发展。加强对拟上市、“白名单”等重点企业的服务力度,推进26家优质、重点企业企业环保“健康体检”,为企业环境管理消除盲点、堵塞漏点。四是强化资金帮扶。切实提高申报的精准度和入库率,今年以来形成了16个质量高、导向明、减排效果明显的重点污染防治项目,获得各级项目资金达1.2亿元,位于全市前列。

(二)突出精准治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多措并举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铸造行业、活性炭入户核查、蒸汽发生器尾气排放、清洁原料源头替代、重点VOCs监管企业“一企一策”等及大气站点周边专项执法等行动,会同攻坚办、扬尘办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实施环境空气质量异常预警管控,加大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管控检查。联合教体、市监、检察部门对中小学校食堂燃煤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目前已全部完成堂“煤改电”整改。二是大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全力推动111项水质提升工程,编制印发了《汛期国省考断面水质异常期间涉水企业应急管控办法》,累计启动预警6次,确保水质异常波动“早发现、早排查、早处置”。扎实推进1685个入河排污口、511个入海排污口的分类整治,通过“查、测、溯、治”的方式实现整治提升。对所谓“零排放”企业全面排查整治,逐个推进整改;对49家浆纱企业废水开展专项整治,落实浆纱废水转运“四联单”制度,实现了浆纱废水全流程监管。加快最美海岸线示范段建设、申报进程,小洋口段“美丽海湾”成功入选省级示范项目。三是稳步推进土壤固废整治。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调查发现高风险历史遗留地块的风险管控,对5个污染地块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及围挡。全面推进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线上运行,累计822家产废企业、16家经营单位纳入系统规范管理。探索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集模式,确定信炜能源、东达环保作为危险废物集中收集企业,并纳入2022年全县改革事项,形成能力后将为县内700余家小微企业解决处置难题。

(三)坚持依法行政,综合执法水平不断提升。一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以严格执法作为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抓手,常态化开展突击检查、日查+夜查,确保各类减排措施落实到位。执法年终综合测评全市第二,市级执法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二等奖,两人进入个人前十。二是注重科技执法监管。成立监控中心,推进监测监控“五全”建设,不断完善污染源监测监控、用电监控等科技监管网络,及时发现环境违法问题。为防止企业在线监控“建而不管”“托而不管”,组织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专项执法,倒逼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逐个推进整改落实。三是苦练执法本领。强化业务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学习最新环保法律法规,分析解读优秀案卷及典型案例,通过“课堂讲”+“现场练”的方式,促进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四)坚持群众满意标准,突出环境问题妥善解决。一是扎实推进交办问题整改。对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第一时间开展现场核查,全力推进问题整改。目前省督央督交办信访已全部办结,省督反馈意见已按序时完成18件(共24件);央督、省督反馈意见已按序时完成1件(共2件)。二是有效化解环境信访。组织构建县镇村三级网格体系,建立动态管理制度,班子成员每月开展带案下访,推动一批突出环境问题解决。2022年全年,环境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9.2%,省级以上越级信访同比下降53.3%,市级环境信访同比下降8.8%,牢牢将初信初访化解在基层。三是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组织开展“工业园区出租厂房”“环境治理设施”“核与辐射”等专项整治,检查企业215家,对78家沿河重点企业开展重要河流涉水企业应急风险防范设施专项整治,对发现的隐患,均已要求企业落实整改。

二、下一步工作及明年思路

2023年,如东生态环境局将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以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为主线,坚持监管和服务两个抓手不动摇,统筹推进流域水质持续全面改善、“无废城市”创建、限值限量管理实际运行、重点行业绿色发展、县级规划环评全覆盖等重点难点工作,扎实推进如东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一)更高水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一是推动示范创建。积极开展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营造深厚氛围,全面评估制度构建、基础设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指标差距,力争明年创建成功。在沿海热点区域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对滨海鸟类种群、数量和行为的观测和评估。探索小洋口、丰利-东凌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加强海岸线管控,通过植被修复和重建、鱼类增殖放流等措施,改善滨海生态环境,提升海域生物多样性。二是推动重点行业整治。强化工作统筹,紧扣时间节点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督促十二个行业的主要企业对照指标体系实施整改;针对未满足考核要求的企业,制定“一企一策”分类处置方案,倒逼企业提档升级,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三是推动限值限量管理。深入推进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用好监测监控能力建设成果,实时掌握园区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试点为抓手,实现环境质量与排污总量挂钩,推动工业园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四是助力项目绿色发展。最大力度争取上级资金优先保障重点污染治理项目实施。全力服务项目发展,扩大帮扶范围,加大执法、监管、技术等方面的多向激励政策和扶持,结合省市总量库制度进一步完善镇区总量储备库制度,为重大项目的总量平衡保驾护航。

(二)更实举措提升大气治理水平。治气上,推动多污染物协调治理,全面加强燃煤烟气、有机废气、城市扬尘、油烟废气治理,聚集重点区域、高值行业、高值企业、高值工地,切实加强微污染天治理。抓内源治理。开展“夏病冬治”,加快梳理一批大气治理项目,通过清洁原料源头替代,末端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加强无组织废气整治,全力消减VOCs排放。严格落实秸秆禁烧禁抛,利用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在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加密巡查,严防“第一把火”。抓应急管控。与气象局加强信息对接,实时预判污染传输路径,落实精准预测。以省控大气站点周边为管控核心,精准开展应急管控,压降内源叠加。抓联合行动。联合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深入开展检查,高排放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闯“禁区”检查,夜间渣土车运输检查等,推动各部门和镇区相互配合、通力协作、主动履责,聚焦重点问题,倒排序时、细化措施,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三)更高起点提升水环境质量。治水上,坚持截污、建管、清淤、引流综合施策,全力抓好治水重大工程。以目前不能稳定达标的北凌新闸、小洋口、环东闸口等断面为重点,迅速推进重点断面周边农污治理设施、农田退水净化试点、支流支浜整治等项目。以国省市考考核断面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断面专班机制,统筹生态环境、住建、水务、责任镇区的工作开展,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工业、生活、农业三源齐控,并以工业企业为重点,持续开展涉水企业的专项执法行动,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从严快处。

(四)更大力度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我们将对照“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不断推动固废源头减量,大力推进中信世纪新材料、日弈新环保科技、海伊特环保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逐步提升地区资源化利用水平和最终处置能力。会同住建局、攻坚办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社会化治理试点收官,合力推进一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持续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和地下水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加强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周边监测、地下水省考及以上点位环境质量监测,加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保全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五)更高标准提升执法能力。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领域联合执法,推动建立部门协同、综合监管的高效执法机制,组织开展扬尘治理、机动车维修行业、涉水偷排漏排、园区重点企业专项检查。加大环境违法打击力度,对调查属实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从重查处。积极推进二轮央督、省督交办环境问题的督促整改和销号,将上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规范化、体系化,努力打造整改成效显著的典型案例。在办理环境信访举报件时,坚持民生导向,加强源头治理和矛盾化解,提高整改标准,综合运用网格化监管、环境执法和综合整治,妥善解决举报人合理诉求。综合运用走航监测、无人机等动态监控设备,加强在线监控、工况用电等数据分析运用,着力推进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单位在线监控设施自动校标、视频监控设施安装联网全覆盖,以及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远程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保留完整证据链,增强综合执法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形成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问题快速反应、精准执法机制。全面提升如东环境监测能力,尽快形成地下水中的钠、铝、碘化物形成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大气、水、土壤等监测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和更实的举措,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力争以生态环境质量的涅槃跨越,为如东高质量发展画上最美生态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