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通市如东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维护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为宗旨,严格按照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强性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在2023年度考核中,如东生态环境局获得垂管以来的第一次“三连冠”(全市污染防治攻坚考核第一等次第一名;全市系统高质量考核第一等次第一名;县级机关高质量发展考核第一等次),荣获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被县一级表彰为2023年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东新实践先进集体。
一、环境质量状况
截至5月底,我县PM2.5浓度值为3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9.9%,全省54个县区排名第四;优良天数比例为86.8%,同比持平,全省54个县区排名第二。17个市考以上断面,除国考北凌新闸断面暂未达Ⅲ类水质之外,其余均达标,国控入海河流总氮方面,环东闸口断面总氮均值3.69mg/L,超年度目标值46%,辖区内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二、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统筹推进,不断巩固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源头管控,巩固水环境质量成果。更新完善《如东县水环境区域生态补偿试行办法》,起草《如东县水生态环境质量预警处置办法》,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治水职责,强化各单位治水合力。精准溯源排查,在当前水质自动站(微站)的基础上,对22个关键站点加装总氮、氨氮指标,进一步精准掌握水质变化情况,针对性溯源排查整治,今年以来已会同攻坚办交办问题点位120余个。严格执法检查,持续开展涉水企业专项执法行动,5-6月份每日组织专人对103家重点涉水企业、83家养殖户进行专项检查,严格规范企业环境行为。全力推进治水工程,全年排定的272项水污染防治工程,数量为“十四五”以来最多,目前已完工103项,正在施工155项,开工率94.9%,以工程项目的落地落实来推动水环境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是巡治结合,增强大气环境质量底气。全年共编排VOCs污染治理工程项目101项,预计可实现VOC减排100余吨,目前已完成90项,完成率超过89%,其中《如东:升级改造废气处理系统,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被列为南通市“千人进千企”普法活动典型案例。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废气治理,召开全县铸造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推进会,对10余家环保治理较为优秀的企业开展现场核查,为培育环保绩效AB级水平的标杆铸造企业和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打下基础,率先完成省控站点周边的重点区域内的对涉油漆喷涂的汽修企业首轮全覆盖入户检查。强化园区废气联动巡查,建立“点、线、面”一体化废气监管体系,目前园区2个大气超级站、27套区内路边站、4套恶臭监测系统全部投入运行,实现了对异味、超标排放等情况的第一时间联动溯源整改。今年以来约谈走航溯源高值企业和涉气信访举报属实企业27家,其中1家要求停产整治。积极推进移动源淘汰工作,目前已完成31辆国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28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和51辆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的淘汰任务。
三是综合治理,狠抓土壤固废安全。积极开展土壤和水体污染状况调查,目前已完成2023年列入优先监管的14个遗留地块的风险管控工作。梳理土壤隐患排查回头看典型案例并上报,其中,优嘉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获评省厅典型案例。推进地下水国考点位周边环境整治,如东洋口化学工业园(东区)(西区)启动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工作,并获得中央补助资金837万元。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上,在一季度污染防治攻坚中,农村生活污水方面考核全市第一。组织1008家企业完成化学物质环境信息预填报,56家企业完成正式填报,洋口化学工业园(西区)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16家涉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企业制定了管控措施。
(二)坚持绿色发展,不断深化执法与服务举措
一是围绕中心,有序推进项目服务。牵头出台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方案,面向36个重大项目、38家“白名单”企业组织专业服务队伍,提供保姆式服务;对36个重大项目建档立卡,每半月调度、每月集中会商,遇事及时协调,持续跟踪直至项目落地。上半年审核项目近100个,解决了如东恒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承昌纺织高档坯布排污总量,对如东国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开展环评服务。
二是抓好基础,持续加强总量管理。不断优化县级总量调蓄库,促进跨镇区总量投放,牵头完成19个项目总量指标平衡工作,挖掘1个水污染减排项目、3个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紧抓排污许可证管理与环统质控工作,上半年审核排污许可证质量80家,审核年度执行报告400家,对60家环统企业开展现场质控核查。
三是立足主业,优化执法监管举措。强化联合执法,落实执法检查“工单制”,减少企业检查频次,实现“无事不扰”,同时不断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实现对企业进行“远程把脉”,做到“无时不在”,截至5月底,我局环境问题发现率74.5%,非现场案件占比100%,全市领先。今年对超100家企业启动环保体验,用服务的形式促进企业问题整改,不断推动企业绿色发展。不断扩大提醒式执法范围,1-5月共下达轻微环境违法行为提醒整改告知书52份,减免罚款超350万元。此外,为了更精准全面开展监测监控,我局狠抓污染监控规范化建设,“五全”建设工作一直位于全市前列;强抓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如东生态环境监测站监测指标数量在全省县级站中最多,被省厅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通报。
(三)坚持民生导向,不断推进突出环境问题解决
一是完善网格体系,强化环境信访调处。认真组织开展领导带案下访、接访工作,截至5月,共组织局领导带案下访20次,成功化解积案3件。每季度开展全县基层环境监管网格员专题培训,进一步织密县镇村三级网格体系,充分发挥“一平台、一牌、一卡、一网格”新型信访工作模式作用,截至5月,我局共受理环境信访总量310件,同比下降24.7%,其中市级以上越级信访9件,同比下降10%,省级以上环境信访5件,同比下降16.7%,努力将信访吸附化解在基层。
二是聚焦工作难点,扎实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常态化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工作,截至5月底,共排查各类环境隐患问题125个,其中重大隐患15个。梳理各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及近几年上级各类交办问题共232项,目前已全部完成“回头看”,同时深入排查梳理关联性问题、衍生性问题,全面开展排查整治,截至5月底,累计调度6批次,排查出突出环境问题89个,组织牵头开展现场抽查,共发现21个问题,均明确了具体的整改措施、整改期限、责任单位、监管部门,不断推动排查整改工作走深走实。
(四)坚持争先进位,不断打造亮点特色生态品牌
在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上,牵头出台《如东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项目化推进创建工作落实,目前创建技术报告、工作报告和亮点工作报告已提交。力争年底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在国家级美丽海湾创建上,强化海洋生态环保工作,持续推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目前,“小洋口段”美丽海湾已进行第一轮国家级美丽海湾评审,力争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打造如东金色名片;在“无废城市”建设上,梳理工业领域、农业领域、建筑领域、生活领域2024年度的建设任务和相关指标要求,积极开展相关典型案例的申报与宣传,其中,南通日弈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0.9万吨年废弃光伏组件资源再生项目被央视焦点访谈列为正面典型。在国家级试点项目上,洋口化学工业园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暨“一园一策一图”试点项目,目前园区建设2万立方米园区应急池,雨水管网实施区块化封闭管理,将一园一策一图要素纳入园区智慧系统,三级防控体系初步形成。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污染防治,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精细程度。水治理方面,强化源头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紧扣提高污水收集和运行质效两个重点,优先实施居民集中区域的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结合上级交办和自查发现的错接漏接、淤积堵塞等点位,开展老旧管网提质增效行动,提升污水收集效果,加强已建设施运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尾水达标排放。围绕农田退水、畜禽养殖污染、南美白对虾养殖污染等面源污染,进一步优化提升治理能力。强化推进治水工程实施进度,全力确保12个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项目在汛期前建成投运,发挥预期成效。大气治理方面,狠抓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继续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联合各镇(区、街道)深度挖潜、排定一批新的减排效果明显的大气治理减排项目,持续开展洋口化学工业园“无异味园区”创建长效化管理工作;持续推进铸造、汽修行业综合整治,加强对柴油货车尾气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执法监管力度,强化移动源领域治理监管,精准管控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秸秆焚烧、烟花爆竹燃放等污染排放。土壤污染治理方面,以“无废城市”创建为抓手,推进海伊特、海宝、汇顺等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和废铅酸蓄电池集中收集体系建设,进一步压降如东县内危废填埋率。继续推动高风险遗留地块风险管控工作,督促洋口化工园区加快地下水详查工作,切实保障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安全。
(二)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力度。持续高标准抓好项目服务,主动对接镇区街道,深入企业,靠前服务,提供环保指导帮扶,积极推进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及跨镇区总量交易。按时序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整治提升任务和19家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加强园区整体性清洁生产审核经验成果宣传。深化排污许可管理及环评监管,对环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管、检查,加强排污许可与环评、监测、监控、执法的有机衔接,实施全域联动监管,推动排污许可全量登载。
(三)树牢问题导向,进一步提升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深度。加强对重复、越级信访件的关注、跟踪和分析研判,定期梳理突出信访问题清单,严格执行领导包案制度,推进积案化解。加强过程监督、结果考核,扎实做好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运行管理,着力化解群众身边环境问题。加强举一反三,对照前期交办问题特别是上级交办问题开展全县范围内的大排查、大整治,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形成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动态长效管理机制。力争今年信访总量压降10%,市级以上越级信访压降2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四)聚焦使命任务,进一步推进特色工程的建设进度。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牵头做好各部门的工作对接,推进重难点问题整改,针对部、省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申报材料,顺利通过上级现场核查,力争今年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推进国家级“美丽海湾”建设。做好美丽海湾项目的迎查工作,持续打造出环境好、品质高、扩面广的亲海空间,力争小洋口段“美丽海湾”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打造如东生态环境金色名片。推进“强基提能”工程建设。督促洋口化学工业园、经济开发区表面处理中心建立环境风险企业分级分类清单、环境风险物质清单等,建立专业化环境应急处置队伍,组织应急物资调运、应急处置拉练,形成常规因子和特质污染指标应急监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