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发改〔2016〕21号
县发改委2015年度工作总结
本委各科室、各直属单位: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发改委紧紧围绕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推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平稳发展。
一、全年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2.69亿元,同比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占比9.7:46.8:43.5,三产占比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结构更趋优化。
1.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6.98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完成工业投入303.25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服务业投入183.24亿元,同比增长24.3%。52个县重大产业项目累计投资131.92亿元,占年计划的105%,竣工项目22个。全县设备增值税抵扣6亿元,同比增长24%,总量五县市排名第一。完成2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65个,占年计划任务103%;完成2000万元以上新竣工项目120个,占年计划任务150%。
2.工业经济。实现应税销售912.76亿元以上,同比增长超过20.93%,当年增幅连续五年五县(市)领先。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902.15亿元,同比增长10.17%,新培育亿元以上企业30家。新兴产业122家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60.04亿元,增幅29.9%,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25.17%,占比提高了2.7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138家企业实现产值605.95亿元,同比增长23.33%,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42.36%,同比提升了2.62个百分点。切实加强平安电力创建,科学安排迎峰度夏,实现工业用电33.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3%,总量居五县(市)均居第二、增幅居五县(市)均居第一。新增工业贷款15.77,增量五县(市)第一。
3.服务业经济。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520亿元,同比增长64.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43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位列五县市第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4.5%。
4.民营经济。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290亿元,增长10.4%,完成产值1260亿元,增长11.7%。全县在批、签约、在谈市外民资项目81个,总投资200亿元,确认市外民资项目投入72.58亿元,增长5%。
5.节能降耗。全县规模以上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8%;七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应税销售耗电同比下降15%,均优于2014年同期指标。全年完成289台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任务。
6.上市融资。积极指导企业做好上市融资工作,宇迪光学、合兴铁链、伊贝实业顺利在新三板挂牌;亚振家俱、如通机械已报会,进入上市程序;泰禾化工、爱普医疗进入上市轨道。推动洋口港建设发展集团成功发行企业债券9亿元,票面年利率只有6.23%,创下了我县企业债利率的新低;东泰公司12亿棚改项目收益债在国家发改委待批;金鑫公司15亿二期债材料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快达农化获资本金注入6900万。
二、经济工作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突出宏观经济引领,着力发挥参谋助手职能。
1.谋划“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冲刺“十二五”与谋划“十三五”两手抓、两不误、两结合、两促进。提前部署,组织开展37个前期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如东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经多轮论证、访谈,形成“思路”送审稿。按照法定编制程序,积极组织编制单位,结合如东实际全力推进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同时,与上级部门同步启动“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确定11个重点专项规划、11个一般专项规划和9个重点区域规划;精心制定编制计划,组织县50家重点骨干企业开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编制申报了省“十三五”重大项目计划、沿海开发载体建设项目计划、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计划、“一带一路”项目清单等,不断充实完善和动态调整我县的重大工程项目库。
2.强化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一是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在反复调研并与各相关部门衔接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提出了2015年度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了全县2015年度发展的计划目标。二是强化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紧扣年初指标目标,对计划执行情况紧密跟踪,坚持“纵向比较看成绩,横向比较找差距”的原则,逐月通报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项目建设、用电等经济运行情况,逐季分析全县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进一步强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水平。三是注重考核监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争先进位的总体要求,对《2015年南通市重点经济工作综合考核主要指标及计分细则》进行分解,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对全县经济考核工作进行扎口管理,逐月跟踪监测,形成专报反馈至相关单位及县主要领导,强调对首季“开门红”、“双过半”、“冲刺四季度”等重要时间节点的把控,确保全县“一盘棋”整体推进。
3.提高经济调查研究质量效果。积极组织开展全局性、战略性课题研究,《如东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及策略研究》等6个课题入选县2015年度经济与社会发展应用立项课题;就能源、健身器材等行业发展导向性、可行性开展专题调研,15篇调研报告汇编成册;《石墨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如东的应用前景》调研文章呈送县主要领导阅批;立足如东实际,开展《江苏省“十三五”发展形势、需要解决的战略问题及如东县重大诉求》、《南通市“十三五”发展环境、存在问题、目标建议及如东县重大诉求》等如东“十三五”发展前瞻性研究,充分发挥县委县政府参谋助手作用。
(二)突出行政推进合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程。
1.精心编制项目建设计划。为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的关键作用,经反复研究、认真筛选,确定了52个重大产业项目计划、126个县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和162个镇(区)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积极对上沟通协调,小洋口健康产业园等5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计划、14个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计划。
2.形成项目推进行政合力。为进一步加快县级重点项目推进步伐,强化项目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县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作领导组,有效发挥“一办七组”的行政推动力度。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开展县重点项目现场调研活动,强化项目交办、督办、协办工作机制,收集整理16个项目的28个问题,提请县领导专题协调,对2个省重大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4个困难和问题,上报至省发改委请求省级层面协调解决。
3.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更大力度实施技术改造,推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文件精神,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的技改项目,全年技改投入达233.8亿元,同比增长27.7%,技改投入占工业项目投入比重达77%。指导亚振家具、三一帕尔菲格等重点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缩短建设周期,加快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应用步伐,积极建设企业智能车间,提高智能制造水平,为全县企业加快智能化、信息化进程树立典型。
4.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认真研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找准重大政策机遇切入口,通过积极争取,洋口港LNG三期、三洋铁路列入《江苏省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战略》。主动介入申报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积极跑部跑省,爱森(如东)化工聚丙烯酰胺项目、江苏威名石化尼龙6等13个项目获得上级批文。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积极与国开行等机构进行对接,黑臭河治理、文体中心等项目6个项目挤入国家发改委专项建设基金项目计划。为缓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我委组织申报争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项目49个,累计获得上级资金2.6138亿元。
5.加大督查考核引导力度。对新开工项目数、新竣工项目数、设备投入、电力增容等实行逐月督查考核,制定形象进度计划表,对前三年的竣工项目产出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严格考核标准,完善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考核的引导作用,引导镇区加大技术改造工作推进力度,加大了重大项目考核分值,并将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纳入项目建设季度考核内容,强化过程控制。为引导镇区加大闲置低效资产盘活处置力度,对盘活闲置资产项目实行考核加分。
(三)突出服务发展重点,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
1.聚焦服务业集聚发展。今年以来,不断强化服务业项目招引,共签约52个项目,总投资近142亿元,涉及电商平台、现代物流等领域,为全县服务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引导机制,培育特色产业集聚,洋口港积极打造液化品物流特色,万吨级液化品专用码头一期、重件码头正式投入运行,台湾中石化化工仓储项目竣工投运,洋口港综合保税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由南通海关送南京海关报审。沿海经济开发区围绕滨海旅游特色的打造,不断加大小洋口旅游度假区的景区配套和规范管理力度,接待游客人次在逐年攀升,并进入市级示范性集聚区创建行列。高新区以落实特色集聚区规划为契机,加快重点集聚区平台建设,汽车城入驻4s店6家。
2.强化规模企业培育格局。深入重点企业走访、调研,对县内工业、服务业重点企业家作典型案例分析,指导企业以科技创新带动转型升级、以管理创新降低生产成本、以人才培育提高核心竞争力、以技改投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以企引企壮大产业规模,兑现工业企业规模培育奖、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进一步强化增长点企业的培育工作,完成重点企业考核以及星级企业评定,重点对亿元企业应税销售、亩均入库税金、单位用电应税销售等6项指标进行考核。引导服务业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剑桥医药、江东物流成功创建省级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组织企业申请省级服务业融资增信,洋通公司等5家企业被纳入省服务业融资增信企业库。
3.注重工业企业政策引导。整合工业经济政策资源,拟定《如东县工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国制造2025如东实施纲要》。组织如东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安防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市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风电及风电装备)。九九久科技的量本利分析法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创新应用、国信如东生物质发电的生物质发电企业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运营管控体系构建,入围省第二十二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4.积极推进两化融合示范。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推进力度,首次将信息化工作列入了县委对园区的综合考核,新增两化融合项目、电商平台建设、新增互联网应用企业数等内容列入考核范围。中天科技列入省融合创新示范培育企业,雅本化学等5家企业列入市级工业企业融合创新示范培育计划,南通巴大饲料等10家企业被确认为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出台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组织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诊断评估和对标引导工作,推进企业应用DCS、MES、ERP技术,全面提升化工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海洋、智慧城管、智慧卫生等一批智慧项目得到推广和应用。
5.有序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积极组织各镇(区)和重点企业申报节能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下达了重点项目计划两批,推进实施重点项目52个,预计节标煤1.54万吨,减排废水38.5万吨,固废0.11万吨,废气0.41万吨,新增节能减排绩效1.69亿元。组织卓越锻造、泰禾化工等6个重点绿色发展项目申报省级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总投资1.45亿元,预计节标煤4774吨,获省奖励资金330万元。积极开展墙改节能宣传活动,顺利通过省“禁粘”创建考核小组的考核验收。指导大豫镇创建省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示范镇,如东县成为全市唯一连续三年每年一镇创省级散装水泥示范镇的县(市、区)。预计完成供散量达118万吨,推广商品砼109万方,发散率90%,均超额完成南通市下达的指标,发散率创历史最高水平。
6.全面提高创新管理能力。全年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技术中心5家,市级9家,中天科技被认定为全市首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年新产品鉴定15个,重点企业技术开发费扣除抵免税近1200万元,技术创新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引导企业更加注重人才引进、培养,更加注重生产经营过程和服务过程的管理创新,更加注重提升效率、降本增效、挖掘潜力的制度创新。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组织企业家参加领跑者年会,组织重点企业赴美国参加企业创新与国际化研修班。开展平台经济和楼宇经济、流通经济、电子商务、新三板、诚信体系建设等专题培训活动,参培人才囊括企业家、高管、一线员工等。
7.努力提升为企服务水平。当政府“助手”,做企业“帮手”,强化对中小企业服务的力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南通地区率先建成县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制订我县诚信体系建设三年规划,梳理参加第五批信用贯标企业45家。积极为企拓展国内市场,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减弱的压力,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威尔斯服饰等5家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成都、兰州展销会”等博览活动。强化行业准入管理、指导服务,切实履行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主动服务行业组织,筹备成立石油机械、食品行业、劳保手套三个行业协会,有效整合行业资源。指导全县16家农药企业规范管理,满足最新产业政策要求,指导10家禁化武企业做好数据宣布的各项基础能力建设,严格规范履约行为,4月份,南通泰禾化工成功通过国际禁化武组织附表(三)监控化学品生产装置现场核查。
(四)突出民生工程建设,保障群众幸福指数提升。
1.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项目投入不断加大,2014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及田间工程(未级渠)项目竣工交付使用,2013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及田间工程(高标准农田)项目通过县级初验并交付使用;列入省市重大项目的刘埠国家一级渔港工程项目掘苴新闸下移、渔港部分相继批复,2015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及田间工程(高标准粮田)项目实施方案已批复,并获中央补助资金2400万元,正在进行施工招投标。
2.服务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强化社会事业政策引导,制定出台了全县社会事业发展工作意见、社会事业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民生幸福工程推进考核办法、社会事业发展引导资金申报指南等文件,明确了全县社会事业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建立了县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月报制和例会制,逐月汇总项目进展情况,逐月梳理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难点,对脱时序的项目分析滞后原因,就袁庄镇沿南幼儿园等7个学前教育项目推进中相关问题专题召开项目协调推进会,开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促进项目的顺利推进。新区初中、港口医院工程等20个社会事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机关幼儿园、洋口镇卫生院等项目已投入使用。同时,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课题研究,分析查找我县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因素。
3.加强民生价费监管。一是认真开展价格监测和农本工作,加强对市场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密切关注粮油、蔬菜、肉、禽、蛋等重要商品消费品价格走势,形成高质量的监测分析报告,4篇为省政府采用,28篇被市政府采用。二是扎实推进价格改革。推进我县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认真开展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清费减负政策措施;认真开展成本监审,做好我县水价改革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积极探索农灌水费、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改革;编制《如东县县级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如东县县级政府制定价格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目录》。三是加强价格检查和行政处罚。根据上级统一部署依法开展价格专项检查,强化程序意识,规范实体行为,对价格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进一步规范经营者明码标价,创建县级价格诚信单位19家,并推荐8家单位参加市级、省级价格诚信单位创建,着力开展省级价格诚信一条街创建工作。四是认真履行价格确认职能,扎实开展涉案、涉税、涉纪财产价格认定工作,认真做好价格矛盾调处工作。
三、机关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抓实机关职能整合,打造高效务实的干部队伍。
今年初,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本轮机构改革精神和要求,组织做好三定方案编制、机关中层竞争上岗及队伍融合等方面的工作。
1.重新划定部门职责。深入学习县委县政府《关于如东县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在研究、借鉴市发改、经信、物价以及周边兄弟县市发改部门三定方案基础上,结合如东实际,多轮次向县编委会办公室进行汇报、对接,组织编制了《如东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草案)》,先后经过多层面意见征求和三次委党组会专题讨论,形成定稿提交县编委会并获批,为机构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还组织编制了《县发改委直属事业单位业务范围及人员编制规定》并提交县编委会。
2.调优科室人员结构。依据新“三定方案”,按照“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认可、注重实绩”的原则,经过缜密部署、分类推进,圆满完成了本轮竞争上岗工作,使中层干部队伍得到优化、加强。依据竞争上岗结果,按照委党组会意见,充分考虑工作的连续性和确保重点工作的有序推进,努力消除原有部门及科室烙印,制定并落实好科室人员配置方案,明确20个科室、6个直属事业单位正副负责人,有效融合中层干部队伍,机关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
3.擦亮对外服务窗口。落实牵头领导,整合发改、经信、物价驻政务中心窗口资源,切实打造效率更高、质量更优的政务服务“软环境”。今年,本委对所承担的行政权力事项进行了再梳理、再确认,对法定时间、承诺时间、流程图、行政处罚事项自由裁量标准、联系监督电话、服务指南等全部进行公开,主动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截至目前,本委共办理项目核准备案等行政许可事项415件、行政征收35件,网上办件率100%、实时办件率100%。
(二)扎实推进三严三实,全面开展机关党建工作。
1.打造服务型党组织。把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作为重要抓手,坚持服务重心下移前伸。党组成员带头深入到基层最前沿,全面听取基层呼声,为镇区在产业发展、经济运行、项目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把脉问诊,研究制定对策措施;扎实组织推进“三解三促”、结对帮扶、“在职党员进社区”等主题活动,机关党员干部人人参与,真正沉下身去,倾听基层诉求,心贴心与群众交朋友、实打实为基层解难题,促进了作风转变、密切了党群关系。
2.严格党员教育管理。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吃透核心要义,深入解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没有解决好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着力解决定位不准、视野不宽、创新不足、效率不高、质量不优、督查不力、管理不严、工作不细等八个方面的问题,有效强化了全体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使命意识。引导党员干部振奋精神,坚持在工作中比实绩、比贡献,克服工作上“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的思想,增强“工作不完成寝食难安”的责任感,主动查找不足、主动自我加压、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水平,坚定了改进作风的“决心”,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氛围。
3.筑牢党建工作阵地。机构改革后,按照县级机关党工委要求,迅速组织对机关党委及所属支部进行换届选举,调优配强了党组织的领导力量。定期组织召开党组专题会议、支部委员会议、支部党员大会及党小组会,加强党员思想交流、抓实专题教育。制定并实施好委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全年中心组开展学习12次,“一把手”党课3次;制定印发了《县发改委关于开展以践行“三严三实”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忠诚履职争当先锋”专题党课、组织生活日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定了全体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向6个行政村和5个非公企业下派党建指导员,积极指导和协助村(企)支部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加强廉政作风建设,打造为民清廉的发改机关。
围绕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扭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龙头,加强廉政教育、完善制度体系、强化监督检查。
1.认真落实委党组主体责任。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和“一岗双责”制度要求,明确委党组成员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订了《县发改委2015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制定并下发《县发改委2015年纪检监察工作要点》,主要领导与各班子成员及科室负责人分级签订《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要求、抓好任务分解、规范个人行为;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明确各重点岗位的职责,印发了《委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实施细则》,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2.组织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分季度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利用反面典型以案施教、以案明纪,使自警自省始终贯穿于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和学习之中;认真组织开展“算好廉政帐”、“5·10”思廉日等系列活动,不断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政意识;组织审批权较为集中、廉政风险相对较高的业务科室负责同志进行岗位廉政教育和廉政谈话,筑牢了拒腐防变“防火墙”。
3.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重新修订了《发改委机关管理制度》,制定《委关于2015年度整体目标考核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机关绩效管理,调动全体人员积极性,激发全委上下创优创先的热情。严格考勤考核制度,按月对考勤情况进行汇总公示;不定期对工作作风和执行纪律情况进行检查;通过自查、抽查、督查等方式,及时发现机关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成果,及时解读“三严三实”精神内涵,强化机关党员干部的底线思维,将“重程序、懂规矩、守纪律”贯穿到各项重点工作之中,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必循、违章必究,有效保障了政令畅通。
4.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本委承担着项目立项、行政许可、电力管理等多项行政审批职能。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做到既注重审批工作的合法性和原则性,又兼顾主动性和灵活性,在遵守国家相关审批政策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办事程序,减小项目业主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本委14名行政执法人员,均做到了持证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
5.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及时调整和完善了本委门户网站栏目版块设置,联合市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市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等平台,及时发布与群众、企业密切相关的政策、信息。启动“阳光发改”省市县三级联网系统的试运行工作,工作流程、办事效率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高。答复人大代表建议12件,政协委员提案27件,满意率100%,网上公开率100%。收到依申请公开、县长信箱等信访件34件,都及时进行了答复。
一年来,委全体党员干部精诚协作、恪尽职守,还开展了档案管理、经济动员、老干部服务、法制维稳、文明创建等一系列工作,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对照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应对经济下行的创举不多、体制改革的力度不够、经济调控的能力不强等方面,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新的一年,县发改委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如东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