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小王是A公司新来的财务人员,负责关联公司的往来款的收入与支出管理工作。这天,小王手机微信收到一个添加好友申请,一看是公司总裁李总。不知道李总怎么会突然联系自己,小王赶紧添加上了这个号。接着“李总”就发来了消息。
“小王,我在外开会,有个急事需要你现在处理,流程后续再补!有个合同临时取消了,你把40万退还给客户。这是他的账号XXXXXXX。”
虽觉得不太妥当,但初来乍到,小王想好好表现,认为领导的指示应及时响应,于是按照要求进行了转账操作。
事后,小王感觉不安,等向领导汇报时才发现,联系他的并不是公司领导而是伪装的骗子,但为时已晚,大笔资金就这样落入了骗子的口袋。
2
案例二
某日,Y公司财务人员赵某收到同事小陈在QQ上发给他一个群聊号码,让他加入有领导在的公司的大群。 赵某加入该群后,看到公司领导和包括小陈的几位同事都在。大家在群里有模有样的商谈工作。看到赵某进入群聊,周经理在群里发话了。
“小赵,早上谈的一个客户将60万元保证金打到我的私人账户了,你先以公司的对公账户返还这笔押金,晚一点我再将钱补上,动作快点,别影响了生意”,“收到,领导”,“嗯,账号是xxxxxx,转了跟我说一声”
看到大家措辞严厉,赵某没有怀疑,进行了转账。 万万没想到,事后公司群里的同事称对此事毫不知情,赵某这才发现被骗了,一切都是骗子在伪造的“公司高层聊天群”里上演的“话剧”!而赵某是群里唯一一个“羔羊”...
案例三
老板有款急支出。某公司财务人员朱女士上班时,收到一封署名为总经办的邮件,让她加入到公司高层内部群。深知财务工作的重要性,朱女士留了个心眼,特地打电话和总经理李总核实,李总说加吧,这才让朱女士完全放下戒心。
进群后,朱女士发现群里共5人,另4人名字备注分别是公司董事长李董、总公司总经理李总,还有另外两个分公司总经理袁总和丛总,正在讨论工作上的事情。
说着说着,李总在群里@朱女士,并发了一张转账记录的截图给她,询问朱女士有没有收到一公司转来的28.3万元。朱女士立马查了公司账户发现账上没有这笔钱。告知李总后,李总让她把公司账上余额截图发到群里,朱女士照办以后,李总告诉朱女士公司有两笔钱需要先付一下。
对于一个贸易公司,这样的资金往来很正常,加上总经理下达指令,朱女士依旧没有任何怀疑。
朱女士向李总提供的账户汇了49.3万元后,对方再次要求转款,朱女士有些纳闷,但又想到自己和总经理电话核实过加入QQ群的事,群里又都是公司高层领导,想赶紧完成领导指令的朱女士,又向李总提供的账户转了45.8万元。后向李总汇报工作时提及此事,李总表示未下达过转账指令,朱女士方意识到自己受骗。
欺诈手法
1.骗子通过非法途径窃取公司的高层、财务等人员信息;
2.骗子复制和公司高层领导名字和资料一致的社交账号联系公司财务人员;
3.犯罪分子进行诈骗,谎称所冒充的领导不方便接电话,然后以客户账款需要紧急处理等为由,诱导财务人员越过流程向骗子掌握的账户进行转账或是克隆出一个公司高层领导工作群,在群内伪装工作场景,最终骗取财务人员汇出公款。
警方提示
1.企业财务人员是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重要人群,不轻信QQ、微信、邮件中涉及公司转账汇款的信息,尤其是在社交软件中要求转账汇款的,更要提高警惕。
2.企业应加强对内部人员的防诈骗宣传教育与内部制度管理,严控内部通讯录等敏感资料外泄,完善并严格执行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尤其针对QQ、微信、电子邮件要求的转账汇款,必须经过公司老总或相关负责人当面或电话核实确认。
3.建议企业对公司邮箱、企业通讯软件等常用通讯系统的安全性加强风险防范及专业维护,以防被不法分子盗号、入侵系统。
4. 如遇电信网络诈骗,请迅速拨打110电话报警,并提供准确完整的嫌疑账号
阶段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被骗金额继续增长,已经成为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首要案件,尤其是公司财务人员手里掌握着公司的资金账户,拥有调动大量资金的权利,工作岗位十分重要,是犯罪分子寻找的重点作案对象,一旦被骗,资金损失都会非常大,给被害公司带来极大影响,特别是一些抗风险能力小、资金较为紧缺的小型公司,会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无法经营,甚至破产的严重情况,而财务人员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背上巨额债务,社会危害性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