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城管局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和“双聚双高”总体要求,以创建省城市管理示范县为载体,持续加大抓重点、强统筹、惠民生力度,城市管理和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建设获得长足进步,智慧城管建设全市领先,有力推进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党建引领,激发队伍活力
1.抓实党建工作。一是加强理论武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员冬训、党员大学习、“5.10思廉日”中活用“五学模式”,加强对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内容的学习,开展“强转树”专项行动思想大讨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大讨论等6次讨论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为各项工作打好理论基础。二是夯实组织建设。出台《2023年县城管局机关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谋划党建工作年度“规划图”,制定党建工作月度“施工图”,创建“宾城蓝剑”攻坚弹琴路“焕新颜”党建重点项目;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三是点燃党建活力。深挖“宾城蓝剑”党建品牌内涵,举办“忠诚担当心向党 砥砺奋进庆‘七一’”情景党课、“垃圾分类新风尚 绿色环保我先行”文艺演出,开展在职党员“先锋领治·我报到”活动,组织全系统50余名退役军人党员干部赴嘉兴南湖开展红色现场教育。与农商行开展“党建联盟”结对共建活动,全面提升党建引领,推动双方工作高质量发展。
2.抓严党风廉政建设。一是构建责任“体系网”。严格落实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按照党组主动担责、主要领导带头尽责、班子成员有效分责的原则,党组书记牵头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二是常敲廉政“警示钟”。充分利用“5·10”思廉日、“算好廉政账”主题教育月等活动载体,把廉政监督寓于日常的城市管理工作中,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廉洁从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三是塑造队伍“优形象”。紧紧抓牢作风建设这条生命线,结合“强转树”专项行动、“双聚双高”作风效能巩固深化年再推进活动,通过“学、查、比、听、督”五个步骤,认真查摆是否存在为民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群众不到位、服务群众能力不行等问题,查准短板和不足,形成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
3.抓细精神文明建设。一是筑牢意识形态阵地。落实《县城管局网络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每半年召开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研判分析会,做好每月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排查工作。二是注重宣传引导。坚持“围绕中心工作、营造宣传氛围、传播城管声音”的工作思路,把宣传工作作为促进城市管理工作的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截至目前,在紫牛新闻、现代快报、江苏法治报、如东日报等省市县媒体共发表文章50篇。三是丰富活动载体。紧盯传统节假日,开展内涵鲜明,体现时代特色的节日文化活动,春节开展“激扬青春志 一起向未来”活动,元宵节组织开展猜灯谜活动,学雷锋日开展义务献血活动,清明节开展“2023·崇尚·清明祭英烈”祭扫活动,世界读书日与港南社区共建开展““阅”燃青春 “读”享未来”主题活动。全年开展“规范停车让文明入位 服务商圈赋城市动能”“撤桶并点进行时 打通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等志愿服务9次,参与1000余人次。
(二)做细常态长效,巩固创建成果
1.推动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置高品质发展。强化行政审批和备案制监管,把好广告店招设施设置的行政审批关口,按照“点、线、面”的整治思路,推动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的规范有序设置。结合季节特点,认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背街后巷、乡镇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的摸排,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隐患,确保安全无事故。
2.强化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门前三包)制度。通过核定责任区范围,建立“一店一档”电子信息库,为日常管理和执法提供依据。执法大队牵头组织各辖区中队开展责任区管理专项执法整治行动。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考核方式,由执法大队督查中队,每月从辖区中队抽调人员建立专班,开展“红黑榜”公示制度,并通过各类传媒曝光。按照道路、经营类别等分类督查曝光,针对屡次违法行为,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警示责任区主体单位。
3.组织县城区停车秩序管理工作。一是强化共享车辆规范运行,完成3300辆共享助力车更新换代。二是制定出台智慧停车优化措施。针对群众反映强烈智慧停车收费问题,为此我们专题召开3次座谈会。认真听取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南通地区周边县市停车收费方案,最终出台《如东县城区停车收费优化措施公告》。三是落实人行道板停车秩序管理,建立专门队伍开展人行道板停车秩序管理。
(三)主攻执法提效,锻造执法铁军
1.规范建筑垃圾处置许可。处置8起跨区域偷运偷倒建筑垃圾事件,查扣非法运输车辆20辆,其中高速口查扣4起,5辆车;接群众举报4起,涉车辆15辆。于8月底拟定《关于通报上海市固体废物跨省转移违法行为线索的函》,联合如东生态环境局向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文,从源头上打击跨区域偷运偷倒建筑垃圾违法行为。拟定《如东县关于常态化开展打击跨区域偷运偷倒建筑垃圾违法行为的实施意见》并通过党政网征求意见。
2.强力整顿治理违建。进一步加强与各镇区、街道对接,积极指导、配合属地政府对违建、市容等执法领域开展工作。全县共处置违法建筑493起,建筑面积42852.2平方米,其中:拆除存量违建232起,建筑面积24309.73平方米;拆除新增违建261起,建筑面积18542.47平方米。获评市级违建治理红色管家1个,无违建小区2个。
3.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制定《2023年全县扬尘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定期组织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扬尘整治联合执法行动,依法对违规行为实施立案查处,今年来已办理扬尘案件12起,处罚金额620000元。对于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未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的餐饮单位,发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52份,办理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案件2起,处罚金额30000元。对省控点重点管控区域内面积100平方米以上餐饮店和烧烤店以及城市综合体、美食街、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和学校食堂等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在线监控并接入智慧油烟监测平台225台。
4.做好行政执法工作。今年1-10月份县城管局共办理普通程序案件71起,实现罚没收入110余万元,轻罚免罚案件1起,免罚金额2万元。严把案件法制审核关,开展案件办理会商会办,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开展案卷评查3次,共查阅执法卷宗160件,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通报整改。
5.加强基层执法监督。依据城管执法队伍督查计划安排,认真做好各项专项督查工作,今年以来共组织春节期间专项督查、执法队伍现场执法专项督查、镇街城管执法队伍学习培训专项督查、执法辅助人员监督管理专项督查等专项督查行动。通过专项督查查找基层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落实整改。
6.智慧城管突破创新。积极推进智慧城管运管服平台的建设工作。截止9月底,接收、处置并办结12345派单1428起,派单办结满意率98%;处置数字城管工单7718单,工单办结率100%,油烟监测系统推广应用商户202家;配合督查中队督导人员970人次。平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还积极配合中队对车辆违规运输、扬尘,抛洒滴漏、建设工地领域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取证备案,为查处工作提供保障。
7.全面提升队伍建设水平。通过开展“双聚双高”作风效能专项提升行动、城管系统“素质提升班”专题培训、城管系统作风整顿专题培训,发现并解决作风突出问题。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题培训、“明思路迎大考 谋发展求突破”法制培训、全县协管员专题培训、队列训练、五公里越野、廉政教育、青蓝结对等活动,制定“青锋”人才培养计划,系统提升队伍依法行政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突破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8.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执法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穿着制式服装,佩戴标志标识。全面配备了执法记录仪,执法实现了全过程记录。深入实施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建设项目,整合现有督查考核、数字环卫、智慧停车、综合执法系统模块,新建“门前三包”管理、渣土车管理等系统,对部门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和综合协调,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科技化。
(四)站稳群众立场,办好民生实事
1.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常态化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完成81个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三定一督”工作。开展主次干道“撤桶并点”试点工作,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全力打造中小学生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进小区、进校园、进机关活动,不断提高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意识。上半年联合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对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评估并将结果进行公示。省农村垃圾分类试点镇栟茶镇在省级评估中以高分通过,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作出贡献。
2.道路环境提升综合整治。根据县委县政府2023年度为民办实事计划安排,联合掘港街道及县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对弹琴路(海花路至人民路路段)沿线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过拆除违章搭建、统一制作店牌店招、沿街墙体出新、人行道板整修、补栽绿化、飞线整治、地下自来水管道改造、路灯照明配套建设等举措,累计投入资金约700多万元,拆除违建24处,拆除面积230平方;拆除破旧遮阳棚30处;统一设置店铺店招89家,面积约1200平方;沿街墙体出新8400平方,绿化移植49棵。改善城市市容面貌,做到街巷环境整洁、广告设置美观、市容管理有序,努力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
3.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弹琴路、范堤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完成验收。机动车综合服务中心总投资约2.3亿元,2022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12月投入运行。亚萍停车场总投资约260万元,停车位100个,项目于今年2月中旬建设开工,8月份竣工验收,整个停车场内配套建设公共卫生间和城管执法管理便民服务点(驿站)各1座,有效解决了主城区停车难问题。
4.城管社区联动解决难题。创新“党建+城管进社区”新模式,强化城管部门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联合共治。建立19个工作站进驻县城各社区,由中层正职党员干部担任站点负责人,每月召开工作例会,邀请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社区书记,把进社区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摆在台面上讨论,寻求解决方案,真心实意的解决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城管进驻人员共参与“面对面”协商议事会议61次,帮助社区解决问题313件,共进行普法宣传69次,真正做到把问题发现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风险消除在基层。
5.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制定出台《如东县“打造蠙城红色物业,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如东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厘清部门属地权职权限,协调县城区街道社区小区进行业委会的组建,完成30个小区消防维修更新工程及全县高层住宅电梯阻车系统AI设备的安装。持续推进创建“红色物业”示范项目,推动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我县城市管理精细化管理关键之年,我局将继续创新工作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为引领,从规范化建设入手,狠抓队伍建设,做精做细做实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持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为我县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以党建引领激发队伍活力
结合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贯彻县委全会精神上来。积极探索干部职工学习教育新方式、新路径、新方法,采取集体研讨、传达学习、专家辅导、党课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立足本职,扎实工作,担负起新时代城市管理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二)以社区城管提升工作质效
牢固政治站位,提高思想意识,进一步加强城管下沉力量,每月召开“城管进社区”工作例会,协商讨论城管进社区工作成果及难题,不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努力提升城管惠民水平,塑造人民群众城市“主人翁”姿态,切实解决基层“急难愁盼”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感、幸福感。
(三)以平台建设智慧城市管理
继续深入实施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全面闭环督查考核、数字环卫、智慧停车、综合执法系统、“门前三包”管理、渣土车管理系统,新建违法建筑监管、油烟在线监测、工地监测等系统模块,对部门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和综合协调,实现转办、督办、交办、协办等多种跨部门业务流程的管理,充分发挥科技智能效应、大力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进程。对照工作要求,细化工作任务,确保建成省城市管理示范县。
(四)以惠民利民助推高质量发展
主次干道全面实现撤桶并点,对10座公厕进行升级改造。持续巩固提升垃圾分类实效,推进18个小区垃圾分类“三定一督”达标建设,力争2024年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达到100%。对上成天逸、富民花苑、爱民花苑、浅水湾城市花园小区环境改造,实现小区停车规范、垃圾分类、环境整洁。
(五)以“绣花”功夫深化常态长效
继续强化市容环卫责任制落实,夯实网格化管理体制,完善徒步管理模式,建设城市市容环卫责任公告牌,市容环卫责任制落实“红黑榜”常态化。加强对镇区市容环卫责任制指导,开展示范路创建工作,强化日常督导,并将督导情况纳入文明城市长效考核。
(六)以匠心品质打造物业品牌
认真落实《如东县“打造蠙城红色物业,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协调县城区街道社区小区进行业委会的组建达到70%。开展系列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通过第三方测评对物业服务企业“质价相符”进行全面评估,提高物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持续推进创建“红色物业”示范项目,推动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七)以队伍建设锻造执法铁军
推进以执法促管理,由突击式向常态化纵深推进。细化行政执法程序,建立完善协作配合和司法保障机制,确保执法人员正确行使职权,使执法工作更加高效透明。
一是加强法制学习,提高执法能力。加大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学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城市管理和执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提升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扎实开展综合执法知识全员轮训,对全局行政执法人员开展系统的法律知识、执法程序、执法文书、调查取证培训。
二是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做好行政执法卷宗必须有全过程记录资料同时归档。加强执法程序意识,关注行政执法案件办事时效、程序的合法性。
三是加强执法监督,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强基层业务能力指导培训,基层执法案件办理能力要大幅度提升。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督查,特别是协管员管理,时刻关注舆情,及时化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