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切实增强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最大限度挤压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空间,遏制案件高发势头,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根据市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要求,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无诈社区”建设活动。现结合我镇当前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发案形势和特点,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县工作部署,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南通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相关工作要求,以镇街、村居(社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为主阵地,持续开展“无诈”系列建设活动,推动基层组织认真履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主体防范责任,坚决遏制当前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高发多发势头,进一步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二、目标任务
牢固树立“电诈可防”理念,以电信诈骗案件“零发案”为目标,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知识为重点宣传内容,以外来务工人员、在校学生、投资理财人员、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等易受骗群体为重点宣传对象,以社区、商场、超市、学校、银行、车站、市场、影院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位为重点区域,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针对性、精准性防范宣传,揭露犯罪伎俩,剖析诈骗案例,宣讲政策法规,不断提高群众识骗防骗反骗能力。通过开展“无诈”系列建设活动,严格落实全方位、立体化宣传防范措施,加快构建“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格局,织密全民反诈防护网。
三、创建标准
积极构建“党政主导、部门主管、公安主抓、乡镇主责、群众主体”五位一体的全民反诈新格局,以“四无”(无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无诈骗犯罪嫌疑人、无“两卡”涉案人员、无诈骗窝点)为创建目标,通过开展“无诈社区(村居)”、“无诈校园”、“无诈单位(规模以上企业和学校以外的事业单位)”等系列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防骗意识和辨别能力,确保宣传率、受教育率达100%。
四、工作要求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部署。深化“无诈社区(村居)”建设是当前部、省、市、县反诈工作“减少发案量、防控大要案”的现实需要,也是夯实公安基层基础,推动“派出所主防”改革的重要载体。“无诈社区(村居)”建成率能够客观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平安指数、社会治理水平,关乎当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要牢固树立主防理念、共治思维,全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建设,切实筑牢反诈社区防线,坚决有效遏制案件高发势头,严防发生大额涉诈案件。
二要营造浓厚氛围,培育全民反诈意识。各街道、社区村居要利用小区、村居主要进出口、公示栏、活动室、停车场、电梯间等部位,设置反诈防骗宣传栏,大力宣传教育,持续筑牢居住社区防范阵地。积极协调利用电视广播、户外广告牌、LED显示屏等媒介,张贴宣传标语、播放宣传教育片、发放宣传材料,揭穿诈骗手段伎俩,剖析典型案例,形成社会面浓厚宣传氛围。要结合季节特点,集中制作并发放一批扇子、凉帽、便携纸巾、手拎袋、宣传手册、矿泉水等日用品,扩大宣传效果。要借鉴互联网营销思维,发动辖区相关店铺,精心制作一批印有反诈材料的饮料、冰淇淋、奶茶、咖啡等“网红”产品,定期组织发放,拓展宣防场景。
三要创新宣防手段,提升防范效果。要结合反诈宣防工作,深入组织开展“全警进网格、入户送平安”活动,组织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社区警务团队开展上门走访,推广“六个一”反诈宣传套餐,即向群众发放一份宣传材料、讲授一次防范知识、推广一次“国家反诈中心”APP和官方政务号、鼓励关闭一次设有境外通话需求人员的境外通话服务、引导加入一个社区反诈宣防群、签订一份反诈告知书。工作中要发动注册政务微信,以“官方身份”创建加入网格群、物业群、行业群等群组,发放反诈宣防提示、政务朋友圈,提升宣防认可度。
如东县栟茶镇人民政府
2023年7月3日